tokenpocket钱包安卓下载|黄花苜蓿和紫花苜蓿的区别
tokenpocket钱包安卓下载|黄花苜蓿和紫花苜蓿的区别
认识苜蓿家族的姊妹花:紫花苜蓿、黄花苜蓿、海苜蓿、杂交苜蓿_http
认识苜蓿家族的姊妹花:紫花苜蓿、黄花苜蓿、海苜蓿、杂交苜蓿_http
新闻
体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教育
时尚
科技
财经
娱乐
更多
母婴
健康
历史
军事
美食
文化
星座
专题
游戏
搞笑
动漫
宠物
无障碍
关怀版
认识苜蓿家族的姊妹花:紫花苜蓿、黄花苜蓿、海苜蓿、杂交苜蓿
2020-10-23 09:51
来源:
佚名
原标题:认识苜蓿家族的姊妹花:紫花苜蓿、黄花苜蓿、海苜蓿、杂交苜蓿
0 1
紫花苜蓿
( Medicago sativa L.)
科:豆科(
Leguminosae
)
属:苜蓿属(MedicagoL.)
英文名:alfalfa ; lucerne ; purple medic
刘磊
摄
分类特征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或有时斜升,羽状三出复叶,小叶矩圆状,叶缘上部有锯齿,短总状花序腋生,花紫色或蓝紫色,荚果螺旋形(卷曲1.5-3.5圈),种子肾形,黄褐色。
展开全文
起源与分布
起源:阿尔及利亚、俄罗斯、法国、伊朗、伊拉克、意大利、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克里姆、北高加索、塔吉克斯坦、外高加索、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前南斯拉夫。
分布:世界各地广泛引种和种植。
世界分布图
(引自http://plantsoftheworldonline.org/taxon)
广泛种植的家畜饲料,具有良好的抗旱性,用于医药、食品、蜜源、绿肥、工业酶、纤维纸浆和燃料来源等。
0 2
黄花苜蓿
( Medicago falcataL.)
科:豆科(
Leguminosae
)
属:苜蓿属(MedicagoL.)
英文名:Sickle alfalfa
别名:野苜蓿;镰荚苜蓿
刘磊
摄
分类特征
多年生草本,羽状三出复叶,小叶边缘上部有锯齿,下部全缘,总状花序密集成头状,腋生,花黄色,荚果稍扁,镰刀形,含种子2-3(4)颗。
起源与分布
起源:阿富汗、阿尔巴尼亚、阿萨姆邦、奥地利、白俄罗斯、比利时、保加利亚、俄罗斯、中国北部、丹麦、俄罗斯、东喜马拉雅、法国、德国、英国、希腊、匈牙利、印度、伊朗、爱尔兰、意大利、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黎巴嫩、叙利亚、蒙古、尼泊尔、荷兰、北高加索。
分布:阿勒泰、阿穆尔、阿根廷南部、亚利桑那、布里亚特亚、加利福尼亚、开普省、赤塔、科罗拉多、芬兰、伊尔库茨克、日本、哈巴罗夫斯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摩洛哥、纽约、普里莫瑞、图瓦、西伯利亚、雅库茨基亚。
世界分布图
(引自http://plantsoftheworldonline.org/)
黄花苜蓿具有较强的耐寒抗旱性,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野生牧草,为紫花苜蓿耐旱、抗寒品种选育的优良亲本。
0 3
海苜蓿
( Medicagomarina L.)
科:豆科(Leguminosae)
属:苜蓿属(MedicagoL.)
英文名:Maritime alfalfa
别名:滨海苜蓿
(图片引自https://ucjeps.berkeley.edu/eflora/eflora_display.php?tid=9375)
分类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株被毡状毛,高10 ~60cm ,羽状三出复叶,小叶边缘上部有锯齿,总状花序含5 ~16 朵小花,花黄色,荚果具刺或瘤状凸起物,螺旋2 ~4圈,每圈含种子1~2 粒,种子黄色。
(图片引自https://ucjeps.berkeley.edu/eflora/eflora_display.php?tid=9375)
起源与分布
起源: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保加利亚、加那利群岛、塞浦路斯、东爱琴海诸岛、埃及、法国、希腊、意大利、黎巴嫩、叙利亚、利比亚、摩洛哥、葡萄牙、罗马尼亚、西班牙、外高加索地区、突尼斯、土耳其、乌克兰等地。其他区域少见。
世界分布图
(引自http://plantsoftheworldonline.org/)
海苜蓿主要生长在近海沙丘,具有较强的耐盐性、抗旱性。海苜蓿营养价值很高,骆驼等家畜喜食,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工栽培的记录。
(图片引自https://ucjeps.berkeley.edu/eflora/eflora_display.php?tid=9375)
刘磊
摄
0 4
杂交苜蓿
( Medicago varia Martyn)
科:豆科(Leguminosae)
属:苜蓿属(MedicagoL.)
英文名:Variegated alfalfa
别名:杂花苜蓿
分类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60-100cm,羽状三出复叶,叶缘中部以上具浅锯齿,花序腋生,花冠各色,花期内逐渐变化,由灰黄色转蓝色、紫色至深紫色,也有棕红色,荚果旋转 (0.5) 1-1.5 (2) 圈,松卷,径 (4) 7-10mm,中央有孔,有种子3-6粒。
起源与分布
起源:伊朗、伊拉克、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黎巴嫩- 叙利亚、纽约、北高加索、塔吉克斯坦、外高加索、乌兹别克斯坦。
分布:阿尔巴尼亚、波罗的海国家、白俄罗斯、比利时、俄罗斯、中国、捷克、斯洛伐克、法国、英国、伊利诺斯、爱尔兰、意大利、乌克兰、喜马拉雅地区、西伯利亚。
世界分布图
(引自http://plantsoftheworldonline.org/)
本种系紫花苜蓿和黄花苜蓿自然杂交产生的类型,性状变化较大,分布地区与二者相同。
杂花苜蓿是营养价值较高的牧草,兼具黄花苜蓿和紫花苜蓿耐寒、抗旱和高产特性,用于寒冷地区的牧草生产。
// 作者简介 //
刘磊,男,博士,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副研究员,长期从事植物分类学研究,尤擅禾本科植物分类学。
// 著 作 //
来源 | 中国草地学报
审核│吴尧 胡卉芳
制作│胡晓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
百度知道 - 信息提示
百度知道 - 信息提示
百度首页
商城
注册
登录
网页
资讯
视频
图片
知道
文库
贴吧采购
地图更多
搜索答案
我要提问
百度知道>提示信息
知道宝贝找不到问题了>_
该问题可能已经失效。返回首页
15秒以后自动返回
帮助
| 意见反馈
| 投诉举报
京ICP证030173号-1 京网文【2023】1034-029号 ©2024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知道协议
都说紫花苜蓿饲养价值高,黄花苜蓿饲养效果如何呢?两者区别介绍 - 知乎
都说紫花苜蓿饲养价值高,黄花苜蓿饲养效果如何呢?两者区别介绍 - 知乎首发于种子帮切换模式写文章登录/注册都说紫花苜蓿饲养价值高,黄花苜蓿饲养效果如何呢?两者区别介绍种子帮紫花苜蓿通常被人们称为紫苜蓿,而黄花苜蓿被称为野苜蓿,它们最大的区别就是黄花苜蓿的开花是黄色,紫花苜蓿开花为紫色,外形和花序的形状也有差别。我们都知道紫花苜蓿的营养价值高,那么黄花苜蓿到底怎么样呢?有什么区别,下面我就来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粗蛋白的含量高低是反应草料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黄花苜蓿的纤维素要低于紫花苜蓿,粗蛋白的含量和紫花苜蓿不相上下,结实后的黄花苜蓿粗蛋白含量逐渐下降。不论是饲养做干草,紫花苜蓿的价值都要比黄花苜蓿的高。一、形态特征:紫花苜蓿:多年生草本,多分枝,高30-100厘米,花冠紫色,长于花萼,花期5-7月,果期6-8月。黄花苜蓿:多年生草本植物,根部粗壮,长30~100厘米,花冠黄色,花期6-8月,果期7-9月。二、生长习性:紫花苜蓿:分布广,抗逆性强,栽培面积要比黄花苜蓿的广。适用性也比较广,耐寒性强,喜温暖半干燥、半湿润的气候条件,在排水良好、高钙质的土壤中生长最好。气温达到4~6度时候开始返青,春季在10度左右开始生长,生长比较缓慢,生长最适宜的温度是在18~25度左右。黄花苜蓿:抗寒性和耐旱性要强于紫花苜蓿,紫花苜蓿无法越冬的地方黄花苜蓿皆可以越冬。比较喜欢生长在湿润肥沃的沙壤土中。多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各地。土壤pH值在5-8.5都可种植。种子在10度左右可以发芽,在气温零下5度,叶片会受冻发黄,开春时温度上升后正常萌芽。三、利用价值:紫花苜蓿:紫花苜蓿每年可以刈割5~6次,第一年的产量最低,在第二年产量逐渐上升,初花期最适宜,此时蛋白质含量最高。茎叶柔嫩鲜美,饲养奶牛、羊效果显著,能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可直接放牧,作青贮干草利用,打成草粉,用于配合饲料或混合饲料,各类畜禽都最喜食,注意冬季来临之前要禁止放牧。 黄花苜蓿:先后可刈割1-3次;耐牧性强,是一种放牧型牧草,作干草利用,可以制作干粉作配合饲料饲喂利用,也可制作青贮饲料备用。是冬春季节猪、牛、羊、兔、家禽、马等动物的优质青绿饲料。它的幼嫩茎叶尖部分可作蔬菜,营养价值高。紫花苜蓿和黄花苜蓿的栽培技术:紫花苜蓿和黄花苜蓿的栽培技术相同,都可以进行撒播,条播、穴播,以条播为主,便于田间管理,行距保持在20~30厘米,覆土2厘米左右,可以单播也可以混播。注意适时灌水和施肥,每次刈割之后也要浇水追肥,以提高牧草的刈割次数和草产量。刈割高度保持在7~8厘米,利于再生。发布于 2021-01-26 11:45牧草赞同添加评论分享喜欢收藏申请转载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种子帮牧草;绿化种子种植管
百度知道 - 信息提示
百度知道 - 信息提示
百度首页
商城
注册
登录
网页
资讯
视频
图片
知道
文库
贴吧采购
地图更多
搜索答案
我要提问
百度知道>提示信息
知道宝贝找不到问题了>_
该问题可能已经失效。返回首页
15秒以后自动返回
帮助
| 意见反馈
| 投诉举报
京ICP证030173号-1 京网文【2023】1034-029号 ©2024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知道协议
苜蓿(豆科苜蓿属植物)_百度百科
科苜蓿属植物)_百度百科 网页新闻贴吧知道网盘图片视频地图文库资讯采购百科百度首页登录注册进入词条全站搜索帮助首页秒懂百科特色百科知识专题加入百科百科团队权威合作下载百科APP个人中心苜蓿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上选择浏览(共3个义项)展开添加义项苜蓿[mù xu]播报讨论上传视频豆科苜蓿属植物收藏查看我的收藏0有用+10苜蓿(学名:Medicago sativa L.)是豆科、苜蓿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茎直立、丛生或匍匐,呈四棱形,多分枝;托叶较大,卵状披针形,小叶片呈倒卵状长圆形;花朵是成族状的总状花序;花梗呈尊钟状,花冠紫色花;果实螺旋形,熟时呈棕褐色;种子小而平滑,呈黄色或棕色。全国各地都有栽培或呈半野生状态,欧亚大陆和世界各国广泛种植。生田边、路旁、旷野、草原、河岸及沟谷等地。各国广泛种植为饲料与牧草。(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3])中文名苜蓿拉丁学名Medicago sativa L. [2]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木兰纲目豆目科豆科 [1]属苜蓿属 [1]种苜蓿亚 纲蔷薇亚纲超 目蔷薇超目目录1植物学史2形态特征3近种区别4产地生境5育植技术▪选地▪整地6播种▪除草▪灌水排水7病虫防治8主要价值▪食用▪药用▪观赏9毒性10食物营养成分植物学史播报编辑苜蓿的原产地并不在中原地区,它是在汉代由“西域”传入中原地区的。(两汉时期,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西汉的张骞分别在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内地同“西域”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苜蓿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传入中原地区的。金花菜的原名就是苜蓿,属豆科植物。见载于陶弘景《名医别录》。各地有野生,亦有栽培。江苏苏州等地将其嫩苗腌作菜蔬,叫金花菜。苜蓿形态特征播报编辑多年生草本;株高0.3-1米;茎直立、丛生以至平卧,四棱形,无毛或微被柔毛;叶羽状三出复叶;托叶大,卵状披针形;叶柄比小叶短;小叶长卵形、倒长卵形或线状卵形,等大,或顶生小叶稍大,长1-4厘米,边缘1/3以上具锯齿,上面无毛,下面被贴伏柔毛,侧脉8-10对;顶生小叶柄比侧生小叶柄稍长;花序总状或头状,长1-2.5厘米,具5-10花;花序梗比叶长;苞片线状锥形,比花梗长或等长;花长0.6-1.2厘米;花梗长约2毫米;花萼钟形,萼齿比萼筒长;花冠淡黄、深蓝或暗紫色,花瓣均具长瓣柄,旗瓣长圆形,明显长于翼瓣和龙骨瓣,龙骨瓣稍短于翼瓣;子房线形,具柔毛,花柱短宽,柱头点状,胚珠多数;荚果螺旋状,紧卷2-6圈,中央无孔或近无孔,径5-9毫米,脉纹细,不清晰,有10-20种子;种子卵圆形,平滑;花期5-7月,果期6-8月。 [1]近种区别播报编辑苜蓿紫苜蓿花果花冠淡黄、深蓝或暗紫色花冠各色:淡黄、深蓝至暗紫色图片苜蓿紫苜蓿产地生境播报编辑全国各地都有栽培或呈半野生状态;欧亚大陆和世界;生田边、路旁、旷野、草原、河岸及沟谷等地。 [1]育植技术播报编辑选地苜蓿适应性广,可以在各种地形、土壤中生长。但最适宜的条件是土质松软的沙质壤土,pH值为6.5-7.5,冬季温度-20℃左右,年降水量在300-800mm,不宜种植在低洼及易积水的地里。轻度盐碱地上可以种植,但当土壤中盐分超过0.3%时要采取压盐措施。为了便于机械化运输及操作管理,尽量选择交通便利、大面积连片具有排灌措施的地块。整地苜蓿种子小,苗期生长慢,易受杂草的危害,播前一定要精细整地。整地时间最好在夏季,深翻、深耙一次,将杂草翻入深层。秋播前如杂草多,还要再深翻一-次或旋耕一次,然后耙平,达到播种要求。苜蓿有根瘤,能为根部提供氮素营养,一般地力条件下不提倡施氮肥。据有关研究表明,苜蓿施磷肥后增产效果比较明显,且一次施足底肥和以后分期施肥效果基本一样。播前结合整地施有机肥2-3m2/亩、纯磷8-16kg/亩一次施入。由于苜蓿生长过程中茎叶带走大量的钾,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施些钾肥以维持高产,为了防止苗期杂草的发生,播前将48%的氟乐灵(100m1/亩)喷入土中,结合整地旋入5cm土中,有效期可达3-5个月。播种播报编辑选种:选择适宜的良种是种好苜蓿成功的第一步。因为苜蓿是多年生植物,一次播种后,少则利用2-3年,多则利用4-5年,一旦选错,几年受损。国内品种表现较好的有保定苜蓿、甘农l号杂花苜蓿、新疆大叶苜蓿、敖汉苜蓿、中苜l号耐盐苜蓿等。国外引进的比较好的有美国的皇后、WL323.WL320.安斯塔、百绿及日本的立若叶和北若叶苜蓿。国外引进的品种直立性好,利于机械化收割。种子处理:国内生产的种子有的杂质较多,品质不能保证,所以一定要清选,使净度90%以上、发芽率85%以上,纯度98%以上才行。播前种子最好进行丸衣化处理。按种子500kg+包衣材料150kg+粘合剂1.5kg+水75kg+钼酸铵1.5kg的配方进行,使种子在苗期不受病虫害、杂草等的危害,才能健壮生长。播种时间:北方一年两熟地区,一般采用秋播。土壤水分充足,温度适宜,杂草和病虫害较少。在陕西、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地区,以秋播最好,播种期为8月10日至9月10日。太晚影响正常越冬。播种方法及播种量:大部分地区以条播为主,行距30cm,利于通风透光及田间管理。播种量一般为1千克/亩左右,采种田要少些,盐碱地可适当多些,播量过大苗细弱。播种深度是影响出苗好坏的关键,一般是播种过深,最佳深度为0.5-1cm。除草清除杂草是苜蓿田间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一-是在幼苗期,另一则是在夏季收割后,由于这两个时期苜蓿生长势较弱,受杂草危害较为严重,特别是夏季收割后,水热同步杂草生长快,不论采取什么方法,一定要做到及时规范。选择除草剂要慎重,以免造成牲畜中毒。灌水排水苜蓿耗水量大,每生产1千克干物质需水800L。在冬前、返青后、干旱时要浇水。滨海、低注地要注意雨季排水,水淹24小时苜蓿会死亡。病虫防治播报编辑苜蓿生育期间遇到病虫害时一定要及时防治,否则会影响产量和品质。一般用杀螟松、乐果、氰戊菊酯等喷雾,防治害虫、如发生锈病、褐斑病、霜霉病,用多菌灵、托布津等药剂防治。我国苜蓿常见的病害主要有锈病、霜霉病、褐斑病、白粉病、夏季黑茎病、黑茎和叶斑病、黄斑病和轮斑病等8种。其中以锈病分布最为广泛,发生于我国13个区,从南到北均有分布,其次为霜霉病、褐斑病、白粉病等。在进行苜蓿生产时,对上述病害应给予充分注意 苜蓿病害综合防治 在苜蓿病害综合防治体系中,农药的应用十分有限。所以苜蓿病害的防治更加注重于“防”,更加依赖于农牧措施。包括整地(区域、地点、前作、种床、肥力)、播种(品种、种子质量、种子处理单播、混播、播期、播量、播深)、田间管理(肥料、水分、杂草、病害监测、虫害监测、田间建植、残茬)、利用与收获(刈割、放牧、收种、利用方式、利用时机、利用顺序)、储藏(温度、湿度、氧气、药剂)的全过程。就如所有的作物一样,苜蓿也会受恶劣气候、疾病及昆虫之害,其中为害最烈的包括冻害、细菌性萎蔫病、苜蓿叶象、蚱蜢、苜蓿斑翅蚜及叶蝉等。在潮湿或灌溉地区,生长3年以上的苜蓿群丛常常为土壤中的萎蔫病病原体植物单胞苜(Phytomonas insidiosum)所侵染,因而变得稀疏。主要价值播报编辑食用各国广泛种植为饲料与牧草。 [1]苜蓿以“牧草之王”著称,不仅产量高,而且草质优良,各种畜禽均喜食。我国苜蓿的种植面积约133万hm^2。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苜蓿产业化规模发展较快,苜蓿的种植面积正在扩大。为了更科学地种植苜蓿,提高苜蓿产品的质量和产量,现将苜蓿耕作与栽培管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苜蓿的初生根能深入地下。植株生长20年以上时,若底土多孔则主根可深达15公尺(50尺)以上,因此苜蓿对干旱的耐受能力极强。生长2个月时籽苗的根可深入土壤90公分,5个月时达180公分(6尺)。常见这种情况:新栽种的苜蓿能耐受严重的夏天干旱而其它根系较浅、分支较多的豆科植物因不耐干旱而死亡。苜蓿茎枝收割后能迅速再生出大量新茎,因此每个生长季节内可收割干草1次至13次之多。可收割的次数及每个生长季节的总产量主要决定于生长季节的长度、对土壤的适应性, 阳光是否充足,尤其是生长季节降雨及灌溉的数量和分布。绿叶的苜蓿干草营养丰富,为牲畜所爱食,含约16%的蛋白质及8%的矿物质,又富含维生素A、E、D及K。苜蓿含有大量的粗蛋白质、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B族维生素,维生素C、E及铁等多种微量营养素,不仅可用于家畜饲养,也是人类最古老的食物之一。人们主要食用苜蓿早春返青时的幼芽,苜蓿芽营养成分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且仅有很少的糖类,热量非常低,是一种上佳的高纤维低热量食物。药用【苜蓿防出血】:一切出血症候,如鼻血、龈血、吐血、咯血、便血、子宫出血、肛门出血。新药每用维他命K,认为是有凝结血管功能的疗法。其实维他命K在食品中,含量最丰富的,就是“苜蓿”。由苜蓿来作为预防出血症候,实验的结果认为收效很高,对各种小出血,和肺胃及十二指肠出血,都能获得预防的效果。苜蓿的吃法,当然以新鲜为最佳,而且味亦隽美,因为新鲜的苜蓿,四季皆有,即使在寒冷季节,亦有出产,不过由于气候和土地的关系,有时产品极嫩,有时极老,患者不妨常用此佐膳,可以防止出血。用盐渍制的“腌金花菜”,功效相等。【苜蓿清内热】:苜蓿是清凉性的蔬菜,进食之后,确能消除内火,尤其在燥烈季节,用以佐膳,功效显著,更胜于西洋菜。苜蓿经油炒后,乘热进食,味极鲜洁。冷却后,进食其味亦佳,其汁有清沁心脾之感,在燥烈季节,如果觉得唇干舌燥,用以佐膳,是维护健康的上品菜肴。观赏苜蓿除了用于饲养牲畜之外,还可以作为水土保持和护坡植物,园林上多作为盐碱地、贫瘠土地的绿化草种和景观野花用草种。毒性播报编辑苜蓿芽(alfalfa sprouts,紫色苜蓿的芽)虽然很有营养,但含天然有毒成分,是刀豆氨基酸(L-Canavanine sulfate),即有毒碱性氨基酸,可能引起哺乳动物的自体免疫疾病,使具免疫系统丧失调节机能,误将自己体内的细胞当成抗原,而产生抗体来对抗,毁坏自己身体产生疾病。猴子长期误食苜蓿芽或苜蓿芽种子后,会发生类似全身性红斑性狼疮(SLE)的血液学及血清学变化。 可能与苜蓿芽所含刀豆氨基酸有关。刀豆氨基酸可能引起身体内免疫T细胞的异常作用,导致一连串的免疫异常反应,发生全身性红斑性狼疮的病变。因此,正常人长期大量生食苜蓿芽或苜蓿芽种子,要留心是否红斑性狼疮病变的症状出现。红斑性狼疮的病患者,要避免食用苜蓿芽。苜蓿可使猴子发病,也可能使SLE病人的病情恶化。摄食苜蓿芽大量后,可能会破坏人类各种血球细胞,减少各种血球数,如贫血或自血球稀少、血小板稀少。病患因此容易感染,且易出血等症状。有些可能有关节痛、光敏感的反应,应该停止食用后,即可复原。食物营养成分播报编辑食物名称苜蓿含量参考约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能量64 千卡蛋白质3.9 g脂肪1 g碳水化合物10.9 g不溶性膳食纤维2.1 g钠6 mg镁61 mg磷78 mg钾497 mg钙713 mg锰0.79 mg铁9.7 mg锌2.01 mg硒8.5 μg维生素A440 μg维生素B1(硫胺素)0.1 mg维生素B2(核黄素)0.73 mg烟酸(烟酰胺)2.2 mg维生素C(抗坏血酸)118 mg展开新手上路成长任务编辑入门编辑规则本人编辑我有疑问内容质疑在线客服官方贴吧意见反馈投诉建议举报不良信息未通过词条申诉投诉侵权信息封禁查询与解封©2024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紫苜蓿_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 网页新闻贴吧知道网盘图片视频地图文库资讯采购百科百度首页登录注册进入词条全站搜索帮助首页秒懂百科特色百科知识专题加入百科百科团队权威合作下载百科APP个人中心紫苜蓿播报讨论上传视频豆科苜蓿属植物收藏查看我的收藏0有用+10紫苜蓿,豆科苜蓿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茎直立、丛生或匍匐,呈四棱形,多分枝;托叶较大,卵状披针形,小叶片呈倒卵状长圆形;花朵是成族状的总状花序;花梗呈尊钟状,花冠紫色花;果实螺旋形,熟时呈棕褐色;种子小而平滑,呈黄色或棕色;花期5—7月,果期为6—8月。 [9]因其花开紫色,故取名为紫苜蓿。 [10]紫苜蓿原产于亚洲西部,主要分布于中国黄河中下游及西北地区,在西北、华北、东北、华东面积分布较大,甘孜州中、北部有分布,偶有小片群落。 [11]紫苜蓿喜欢温暖和半湿润到半干旱的气候,抗寒性较强;适合种植在排水良好、水分充足、土壤肥沃的沙土或土层深厚的黑土;紫苜蓿繁殖方式主要是种子繁殖。 [12]紫苜蓿有止咳平喘、治疗大小便不利神经痛等作用,这些作用在《名医别录》中都有记载。 [13]紫苜蓿嫩茎叶维生素K的含量很高,再生能力强,是很好的牲畜饲料,也是很好的绿肥作物。 [14]在生态价值方面,紫苜蓿可以用作保护水土和护坡植物。 [10]中文名紫苜蓿拉丁学名Medicago sativa L.别 名三叶草、草头、苜蓿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蔷薇目科豆科属苜蓿属种紫苜蓿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亚 目蔷薇亚目亚 科蝶形花亚科族车轴草族命名者及年代L.,1753目录1植物学史2形态特征3产地生境4育植技术5病虫防治6主要价值▪药用价值▪饲用价值▪生态价值▪食用价值▪观赏价值7植物文化植物学史播报编辑紫苜蓿(17张)紫苜蓿作为牧草引入中国栽培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的名称源自外来词语。汉代司马迁《史记》中记载苜蓿从西域的大宛国引入,最初是给马作饲料用。“苜蓿”一词来自大宛语“buk suk”的音译。因其花开紫色,故又叫紫苜蓿。因其每根细茎上面,有叶三齿,所以俗称三叶草。苜蓿宜长,田边路旁随处可见,江南人又把它呼为草头。 [1]形态特征播报编辑紫苜蓿(10张)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根粗壮,深入土层,根颈发达。茎直立、丛生以至平卧,四棱形,无毛或微被柔毛,枝叶茂盛。羽状三出复叶;托叶大,卵状披针形,先端锐尖,基部全缘或具1-2齿裂,脉纹清晰;叶柄比小叶短;小叶长卵形、倒长卵形至线状卵形,等大,或顶生小叶稍大,长(5)10-25(-40)毫米,宽3-10毫米,纸质,先端钝圆,具由中脉伸出的长齿尖,基部狭窄,楔形,边缘三分之一以上具锯齿,上面无毛,深绿色,下面被贴伏柔毛,侧脉8-10对,与中脉成锐角,在近叶边处略有分叉;顶生小叶柄比侧生小叶柄略长。 [2]花序总状或头状,长1-2.5厘米,具花5-30朵;总花梗挺直,比叶长;苞片线状锥形,比花梗长或等长;花长6-12毫米;花梗短,长约2毫米;萼钟形,长3-5毫米,萼齿线状锥形,比萼筒长,被贴伏柔毛;花冠各色:淡黄、深蓝至暗紫色,花瓣均具长瓣柄,旗瓣长圆形,先端微凹,明显较翼瓣和龙骨瓣长,翼瓣较龙骨瓣稍长;子房线形,具柔毛,花柱短阔,上端细尖,柱头点状,胚珠多数。荚果螺旋状紧卷2-4(-6)圈,中央无孔或近无孔,径5-9毫米,被柔毛或渐脱落,脉纹细,不清晰,熟时棕色;有种子10-20粒。种子卵形,长1-2.5毫米,平滑,黄色或棕色。花期5-7月,果期6-8月。 [2] [15]产地生境播报编辑本属约85种,中国有15种,其中1种特有,6种引进。 [16]原产于土耳其、亚美尼亚、伊朗、阿塞拜疆等地。欧亚大陆和世界各国广泛栽培。中国各地都有栽培或呈半野生状态。生于田边、路旁、旷野、草原、河岸及沟谷等地。 [1-2]紫苜蓿喜欢温暖和半湿润到半干旱的气候,抗寒性较强;适合种植在排水良好、水分充足、土壤肥沃的沙土或土层深厚的黑土。 [12]生长适温16~25℃。 [16]育植技术播报编辑紫苜蓿繁殖方式主要是种子繁殖。 [12]播种前的准备选地以土层深厚疏松,排灌方便,pH值6.5-7.5的中性或微碱性土壤最为适宜。在土壤含盐量0.2%的盐碱地上也能生长良好。精细整地,彻底清除杂草。春播时,需在上1年牧草或作物收获后浅耕灭茬,除草、保墒,然后深翻,耕深要达20厘米,再耙、压,使其平整。结合整地要施底肥,底肥可施一定数量的农家肥和各种氮磷钾肥。 [3]播种种子要经过清选,晒干,使种子的净度达到90%。播前可将农药、除草剂、根瘤菌和肥料按比例配置拌种,避免苗期病虫害。用根瘤菌等细菌肥料拌种,1千克根瘤菌可拌10千克种子,能提高产量20%以上。紫苜蓿播种期,可以选择春播也可以夏播。春季土壤墒情好,风沙危害小的地方可春播;春季土壤干旱风沙较大终霜期较迟的地方,则以夏播为宜。最好在6月底雨季到来之前播完,有利于一次播种保全苗。紫苜蓿播种一般采用条播或垄播,条播行距30-60厘米。垄播则采用密垄稀植,行距15-20厘米,既增加覆盖,提高产量,又便于田间管理。每亩用种量0.75-1.00千克,依据种子质量和地块不同可适当增减播种量。紫苜蓿种子甚小,覆土深度以在2厘米左右为宜。若土壤疏松,播前先镇压一遍,便于掌握深度;播种后再镇压一遍,有利于保墒。 [3]田间管理播种后要及时查苗补种,确保种植密度。有条件的地方在干旱时可灌溉,灌水用沟灌、喷灌均可最好是喷灌。紫苜蓿的根系不耐淹,水淹24小时会造成死亡,雨季低洼地应注意及时排除田间积水。播前应施有机肥做底肥,适当施用一些磷、钾肥。 [3]紫苜蓿苗期生长极其缓慢,易受杂草侵袭,幼苗期、返青后、刈割前后都要除草。化学除草剂分为播种前施用的土壤处理除草剂,苗前施用除草剂,苗后施用除草剂。但要注意,药效应在刈割前2-3星期失效,以免造成家畜中毒。紫苜蓿每年可刈割2-3次。第1次刈割在初花期最适宜,此时蛋白质含量最高。最晚不能晚过盛花期,否则落叶严重,茎秆纤维化,品质下降。留茬高度一般为5厘米左右。最后1次刈割应在早霜来临前30天左右,而且留茬高度应为7-8厘米,以利于越冬。刈割后的紫苜蓿要阴干,及时打捆贮藏,否则过干会造成落叶,影响草的质量。 [3]病虫防治播报编辑主要病害苜蓿霜霉病:叶面正面出现退绿斑,形状不规则,无明显边缘,叶片背面有灰白色(淡紫色)的霜状霉层,外围呈黄色,叶片多向下卷曲。受害植株茎秆扭曲,变粗,节间缩短,全株退绿。孢子产生时病斑变成灰褐色,易脱落。苜蓿霜霉病主要在川塬灌区和阴湿地区发生,发病较早,始发于4月下旬到5月上旬,一般在6月初和7月底有2个发病高峰,8月下旬病害基本停止发展。 [4]苜蓿锈病:受害叶片先出现褪绿色小斑,后病斑稍隆起呈孢疹状,近圆形或椭圆形,后孢疹状病斑表破裂散出棕红色粉末状夏孢子堆,叶片皱缩、卷曲,甚至脱落。严重时,茎秆也可受侵染。苜蓿锈病以干旱半干旱地区为主要发生地,以7月中下旬到8月上中旬最盛发。 [4]苜蓿白粉病:发病初期叶、茎秆或荚果上有白色霉层,后逐渐扩大,产生分生孢子,发病后期病班覆层出现灰或浅褐色闭囊原,上有黄色或黑色小点,植株生长不良,易落叶。苜蓿白粉病5月中下旬到9月上中旬均有发生,以干旱半干旱地区发病最为严重,高寒阴湿地区次之,川塬灌区偶有发生。 [4]苜蓿褐斑病:由苜蓿假菌盘引起,发病初期茎、叶、荚果上均出现点状浅褐色绿斑,后扩大呈圆形,多发于下部茎、叶,再蔓延于上部嫩梢叶片。后期病斑出现褐色的盘状隆起(子囊盘),叶片变黄脱落。苜蓿褐斑病主要发生于6月上中旬)7月中旬。 [4]苜蓿黄斑病:受害叶片上初期出现浅褐色的小点,后扩大成退绿斑,随之变为黄色的大斑。病斑呈扇状、条斑状或圆形。病叶干枯,提前脱落。后期病组织上出现许多橙黄色到黑色的杯状小点,即病菌的子囊盘,多生于死亡的叶背上。发病时间以5-8月为甚,主要危害幼龄苜蓿和头茬苜蓿,但高寒阴湿地区的苜蓿在阴雨低温条件下发病最为厉害。 [4]苜蓿炭疽病:植株茎、叶、荚果均受侵染,根茎部最易受害发病,植株枯萎,严重时造成死亡。植株细小,生长不良,常引起草地出现裸地。病斑稍凹陷,边缘呈褐色,边缘以内呈甘草色,上生许多黑色小点。发病严重时,病斑可环绕茎部或多个病斑互相连接,造成茎的折断。以6月上旬至9月上旬为发病的高峰期。 [4]苜蓿根腐病:苗期叶片发黄,植株萎蔫倒伏;成株发病的典型症状是根部皮层组织至木质部变为黄色至褐色,主根上的病斑边缘不清。苜蓿根腐病主要发生在高寒阴湿地区和川塬灌区的越年生苜蓿,特别是5月和8月的低温阴雨和灌水,使苜蓿极易发生根腐病,造成苜蓿地成片枯死裸露。 [4]主要虫害苜蓿蚜虫:蚜虫主要有豌豆无网长管蚜、苜蓿无网长管蚜和苜蓿斑蚜。川塬灌区以前2种居多,阴湿山区则多发苜蓿斑蚜。蚜虫为害时多聚集在苜蓿的嫩茎、叶、幼芽和花器的各部位上,以刺吸口器吸取汁液。被害植株叶片卷缩,蕾和花变黄脱落,影响生长发育、开花结实和牧草产量,严重发生时田间植株成片枯死。蚜虫的蜜露常引起叶片发霉,直接影响牧草的产量和质量。蚜虫主要在川塬灌区和阴湿山区发生为害,5月下旬到6月上中旬有2个发生高峰期。 [4]蓟马:蓟马主要为害叶片、芽和花等部位。苜蓿嫩叶被蓟马唑吸后出现地图状白色斑点,致叶片卷曲以至枯死。生长点被害后发黄、凋萎,导致顶芽不能继续生长和开花。蓟马在花期为害最严重,它在花内取食,捣散花粉,破坏柱头,吸收花器营养,造成落花落荚,引起种子皱缩减产。虫口密度大时,叶片从边缘开始干枯,状如火烧,导致植株生长停止。蓟马在苜蓿上均有为害,尤以开花期和接近开花期的苜蓿地多发,4月下旬到8月下旬为发生高峰期。 [4]潜叶蝇:潜叶蝇以幼虫潜居在苜蓿叶片的上、下表皮中,刮食叶肉,边食边往里边钻,食量随虫体增大而增加,潜道由叶缘开始弯曲延伸。当1个叶片上幼虫数量多时,潜道互连成片,致叶枯萎。叶片受害时大部分叶绿素被破坏,只剩下表皮和叶脉,严重时下部叶片全部枯死。幼虫在叶片内潜食叶肉,造成盘旋形弯曲道,食痕呈白色。成虫将卵产于叶组织内并吸食叶面,食道多呈钉孔状。潜叶蝇为害可使叶片质量降低,光合面积减少并致落叶,阻碍植株生长,导致产草量下降和蛋白质含量降低。3月下旬到5月下旬是为害最严重的时期,并有春秋两季为害较重的特点。主要发生地为川塬灌区,干旱半干旱区和高寒阴湿区较少。 [4]斜纹夜蛾:苜蓿夜蛾的幼虫多在叶面取食叶肉,2龄后从叶片边缘向内取食,形成不规则的缺刻。幼虫也常喜欢钻蛀寄主植物的花蕾、果实和种子。一般在8-9月局部较大发生。由于幼虫多取食叶片,短时间内的大量取食,有时1周内将受害苜蓿的叶片全部吃光,只剩下茎秆。 [4]防治对策引进新品种:抗性苜蓿品种抗病虫害品种可有效降低害虫虫口密度和减少病原菌的侵染,减少或避免农药使用。同时对苜蓿品种合理布局,防止病虫害的蔓延和流行,避免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较大规模种植。在引进苜蓿种子时,要严把种子检疫关,谨防危险性病虫害传入。 [4]注重和加强生物防治:有效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在苜蓿病虫害的防治中,要充分保护和利用天敌,维护苜蓿地的生态平衡。苜蓿上捕食蝽、瓢虫、草蛉等种群有明显优势,对蚜虫、蓟马等害虫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在采取每一项防治措施尤其是药剂防治时,都要首先考虑对天敌的保护。 [4]适时进行药剂防治:在生产中以上措施尚不能奏效时,可有针对性的使用高选择性的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残留、低毒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还可利用保护行诱杀法,即在苜蓿田边缘留一片不割地作为诱饵带,当害虫迁移到诱饵带时进行药剂防治。禁止使用高毒有机磷农药,如敌敌畏、氧化乐果、对硫磷等。要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标准,最大限度地保证牧草安全,保护天敌的生存环境。 [4]主要价值播报编辑药用价值有效成分苜蓿皂苷:苜蓿皂苷是从苜蓿中提取的具有独特生物活性物质,由糖羟基或非糖类化合物的羟基以缩醛链(苷链)脱水缩合而成的环状缩醛物。苜蓿属植物含皂苷类成分近60种,均为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苜蓿中皂苷的含量受品种、部位、生长期等的影响而不同。虽然花和种子中总皂苷含量比例较高,但是两者产量小,产率低,且苜蓿叶中的总皂苷含量与种子中的比例相差不多,所以叶是提取苜蓿皂苷的较好材料。苜蓿皂苷的含量在嫩芽期最高,枯黄期最低。随着生长周期的延长,有逐渐降低的趋势。 [5]黄酮、异黄酮物质:苜蓿属含有80多种黄酮类化合物,类型有黄酮及其苷类、黄酮醇及其苷类、异黄酮类、异黄烷、查耳酮、二氢黄酮、二氢异黄酮和紫檀烷类等。中国学者从苜蓿植物氯仿和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出7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脲嘧啶核苷、β-甲基-吡喃葡萄糖苷、芹菜素、苜蓿素、7,4′-二羟基黄酮。 [5]香豆素:苜蓿中含有紫苜蓿酚、苜蓿内酯、苜蓿拟雌内酯、紫花苜蓿醇等香豆素。另外,苜蓿中还含有促生长因子、植物蛋白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 [5]对人体的作用降低胆固醇和血脂含量:苜蓿饮食能防止实验动物的高胆固醇血症形成,也能降低实验动物的高胆固醇血症。苜蓿的这种作用被认为主要是由其中的苜蓿皂苷所引起。研究表明,苜蓿皂苷能显著降低高胆固醇血症大鼠的血清胆固醇,明显促进非受体途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对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清除,为寻找治疗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的有效药物,提示了较有意义的途径。实验证实,苜蓿皂苷可使大鼠肝脏胆固醇大量转变为胆汁酸。喂食苜蓿皂苷的鼠,粪便中总固醇和酸性固醇净排出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说明苜蓿皂苷具有阻断胆汁酸肠肝循环的作用,从而促进胆固醇自体内排出。皂苷可降低动物及人类器官、血浆胆固醇水平。用苜蓿种子中的皂苷在临床上降低人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还能通过改善冠状血管的血液循环而减轻冠心病人心绞痛。 [5]消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苜蓿皂苷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已知NO在维持血管稳态上具有关键作用,其能够通过抑制白细胞的活化和粘附、防止血小板粘附聚集、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防止泡沫细胞的形成等途径,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苜蓿皂苷可通过促进内皮细胞释放NO,而阻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苜蓿皂苷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退的机制。 [5]调节免疫、抗氧化、防衰老功能:黄酮能明显提高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对碳粒廓清功能。异黄酮提取物均能抑制胸腺指数下降,提高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异黄酮可剂量依赖性的增强体外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和NK细胞活性,从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苜蓿中的黄酮、异黄酮物质在抗氧化反应中既能消除链引发阶段的自由基,也能直接捕获自由基反应链中的自由基,通过酚羟基阻断自由基链反应。常年食用苜蓿食品可补充黄酮类物质,能防癌,预防骨质增生、前列腺炎,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减轻妇女更年期不适等功能。黄酮、异黄酮物质有较强的抗氧化功能,可以清除人体内活性氧,保护人体内脂质、蛋白质、染色体免受活性氧攻击,防止细胞病变,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 [5]饲用价值苜蓿的粗蛋白质紫花苜蓿以粗蛋白质含量高而著称。苜蓿的粗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齐全、组成合理,含有20种以上的氨基酸,包括人和动物的全部必需氨基酸,以及一些稀有氨基酸如瓜氨酸、刀豆氨酸等。紫花苜蓿的蛋白质及氨基酸比例均衡,与动物体内的蛋白质及氨基酸组成比例相似,转化效价较高。 [6]苜蓿的碳水化合物紫花苜蓿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以糖类、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为主,是一类重要的能量营养素,在动物日粮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苜蓿碳水化合物不仅能作为反刍动物和一些非反刍动物日粮中的主要的能源物质,而且给动物饲喂一定量的紫花苜蓿,可以维持动物肠胃正常蠕动,刺激动物胃肠道的发育和消化液的分泌,降低后肠内容物的pH,改变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发育的胃肠道环境,抑制大肠杆菌等病原菌的生长繁殖,显著提高动物胃肠道内消化酶的生物活性。 [6]苜蓿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苜蓿草中的维生素种类多、品种齐全,特别是叶酸、叶绿素、VK、生物素、VE、VB2、叶黄素、胡萝卜素含量较高,苜蓿草中还含有钙、磷、铁、镁、钾、铜、锰等多种矿物质元素。苜蓿中含有大量的类胡萝卜素和叶黄素,能够改善鱼类及畜禽产品的色泽,提高其商品性能。在南美白对虾饲料中添加苜蓿提取物改善其体色,苜蓿提取物在着色效果上优于合成色素。在饲粮中苜蓿草粉能明显提高蛋的品质和蛋黄的着色度。苜蓿中的矿物质元素能够促进动物的生长、改善动物产品品质、提高动物的免疫机能等。 [6]苜蓿在牛羊中的应用效果添加苜蓿干草对奶牛产奶量、乳蛋白和非脂固形物都有极显著提高,牛奶品质得到明显改善,但乳脂率有所降低,从奶牛养殖经济效益方面分析,日粮中添加苜蓿干草能显著提高奶牛养殖业的整体效益。苜蓿可以替代奶牛日粮中部分精料,也可以作为优质的粗饲料,优化日粮组成,且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经济效益。 [6]苜蓿在猪中的应用效果在育肥猪日粮中用苜蓿粉代替豆粕饲喂肥猪,能提高猪的采食量和胴体瘦肉率,降低饲养成本,显著增加养殖效益。在猪的基础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苜蓿草粉不仅能够降低饲养成本,增加养殖经济效益,而且还能促进肥育猪的生长发育,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 [6]生态价值紫首蓓枝繁叶茂,大面积栽种时能很快覆盖地面,特别是紫苜蓿具有密而小且易浸湿的叶子,持水量较大,从而可有效地截留降水,减少地表径流。不仅如此,紫首楷的根系也非常发达。根系固氮,能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大量的侧支根纵横交错形成强大的根系网络及其固氮作用,不仅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而且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强土壤的持水性和透水性,从而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另外,紫首楷适应性强,可栽种范围广;生长期间多次收割或受破坏后仍能旺盛生长,再生能力强,实为山区优良的水土保持植物。 [7]食用价值嫩苗或嫩茎叶洗净,入沸水中焯过,捞出后再过几次清水,沥干,切碎凉拌、炒食、做馅或拌面粉蒸食。 [8]观赏价值为优良绿肥和饲用植物,其花色丰富,在园林中可做地被或用于边坡绿化,也适合用于改良土壤。 [16]植物文化播报编辑在欧洲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如果谁找到了有四瓣叶片的三叶草,即四叶草(也称幸运草),谁就会得到幸福。所以西人在路边看到三叶草(即紫苜蓿)的话,常常会把它收好,压平,以便来日赠送他人,以此来表达他们对友人的美到三叶草,草头等好祝愿。 [1]西人对紫苜蓿也是极看重的,又称三叶草。他们把该草称为“幸运草”,是因为有人说它是亚当、夏娃从伊甸园带到人间的礼物。也有人说它源自拿破仑,一次拿破仑行军路过一片草原时,发现一株四叶草,感到非常奇特,俯身摘下时,刚好避过向他射来的子弹,逃过一劫,从此紫苜蓿便成为幸运的象征。如果谁找到了有四瓣叶片的紫苜蓿(也称幸运草),谁就会得到幸福。 [1]三叶草的传说在英国、爱尔兰最为盛行并成为爱尔兰的国花。它已变成西方国家的民间传统。小朋友会以在草原上找寻四叶草为乐,而每年三月在纽约举行的圣比德日(Partick's Day),人们都会穿上绿色衣物带上吉祥物—四叶的三叶草饰物来游行。 [1]新手上路成长任务编辑入门编辑规则本人编辑我有疑问内容质疑在线客服官方贴吧意见反馈投诉建议举报不良信息未通过词条申诉投诉侵权信息封禁查询与解封©2024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百度知道 - 信息提示
百度知道 - 信息提示
百度首页
商城
注册
登录
网页
资讯
视频
图片
知道
文库
贴吧采购
地图更多
搜索答案
我要提问
百度知道>提示信息
知道宝贝找不到问题了>_
该问题可能已经失效。返回首页
15秒以后自动返回
帮助
| 意见反馈
| 投诉举报
京ICP证030173号-1 京网文【2023】1034-029号 ©2024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知道协议
黄花苜蓿 - 搜狗百科
- 搜狗百科黄花苜蓿(mù xu),[1](拉丁学名:Medicago falcata L.),别名野苜蓿,豆科苜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2] 黄花苜蓿株茎平卧或上升,多分枝;叶为羽状三出复叶,托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具刺尖;花序短总状,苞片针刺状,花萼钟形,花冠黄色;荚果镰形或线形,直或弧曲至半圆;种子卵状椭圆形。[3]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各地,以及欧洲、俄罗斯、伊朗等国。生于砂质偏旱耕地、山坡、草原及河岸杂草丛中。[4]花期6月到8月,果期7月到9月。有健脾补气,利尿退黄,舒筋活络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虚腹胀,消化不良,浮肿,黄疸,风湿痹痛。[2]网页微信知乎图片视频医疗汉语问问百科更多»登录帮助首页任务任务中心公益百科积分商城个人中心添加义项黄花苜蓿是一个多义词,您可以选择查看以下义项(共2个义项):豆科草本植物、中药中药黄花苜蓿编辑词条添加义项同义词收藏分享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豆科草本植物、中药黄花苜蓿(mù xu),[1](拉丁学名:Medicago falcata L.),别名野苜蓿,豆科苜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2]黄花苜蓿株茎平卧或上升,多分枝;叶为羽状三出复叶,托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具刺尖;花序短总状,苞片针刺状,花萼钟形,花冠黄色;荚果镰形或线形,直或弧曲至半圆;种子卵状椭圆形。[3]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各地,以及欧洲、俄罗斯、伊朗等国。生于砂质偏旱耕地、山坡、草原及河岸杂草丛中。[4]花期6月到8月,果期7月到9月。有健脾补气,利尿退黄,舒筋活络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虚腹胀,消化不良,浮肿,黄疸,风湿痹痛。[2]中文学名黄花苜蓿展开拉丁学名Medicago falcata L.展开科豆科展开门被子植物门展开纲双子叶植物纲展开目蔷薇目展开别称苜蓿草、野苜蓿、黄苜蓿展开界植物界展开属苜蓿属展开参考资料:1. 苜蓿搜狗汉语[引用日期2023-05-15]2. 黄花苜蓿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引用日期2023-05-12]3. 黄花苜蓿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5-13]4. 黄花苜蓿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5-13]词条标签:自然生物物种植物农作物中药免责声明搜狗百科词条内容由用户共同创建和维护,不代表搜狗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医学、法律、投资理财等专业领域的建议,我们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的可信性进行评估,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词条信息词条浏览:61069次最近更新:23.08.10编辑次数:16次创建者:LazyBear突出贡献者:新手指引了解百科编辑规范用户体系商城兑换问题解答关于审核关于编辑关于创建常见问题意见反馈及投诉举报与质疑举报非法用户未通过申诉反馈侵权信息对外合作邮件合作任务领取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搜索词条编辑词条 收藏 查看我的收藏分享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投诉登录企业推广免责声明用户协议隐私政策编辑帮助意见反馈及投诉© SOGOU.COM 京ICP备11001839号-1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百度安全验证
百度安全验证
网络不给力,请稍后重试
返回首页
问题反馈
不同苜蓿的抗寒性差异及其与糖类物质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不同苜蓿的抗寒性差异及其与糖类物质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导航切换
草地学报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数据库收录
审稿流程
版权协议
编委会
编委会
国际编委简介
青年编委
出版伦理声明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文章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草地学报 ›› 2021, Vol. 29 ›› Issue (2): 303-308.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21.02.011
• 研究论文 •
上一篇 下一篇
不同苜蓿的抗寒性差异及其与糖类物质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孙明雪1, 张玉霞1, 丛百明2, 王显国3, 田永雷4, 张庆昕1, 杜晓艳1
1. 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 内蒙古 通辽 028041;2. 内蒙古通辽市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 内蒙古 通辽 028000;3.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北京 100083;4.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收稿日期:2020-09-11
修回日期:2020-11-04
出版日期:2021-02-15
发布日期:2021-02-25
通讯作者:
张玉霞
作者简介:孙明雪(1996-),女,内蒙古通辽市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牧草种质资源与利用方向研究,E-mail:1533019981@qq.com
基金资助: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公益项目(201403048-2);内蒙古自然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20MS03081);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储备项目(2018MDCB03);内蒙古自治区“双一流”建设一带一路作物学项目(NMDGJ0018)资助
Study on the Difference in Cold Resistance of Different Alfalfa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Carbohydrate Content
SUN Ming-xue1, ZHANG Yu-xia1, CONG Bai-ming2, WANG Xian-guo3, TIAN Yong-lei4, ZHANG Qing-xin1, DU Xiao-yan1
1. College of Agriculture,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Tongliao,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028041, China;2. Institute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Science, Tongliao City, Tongliao,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028000, China;3.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4.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Sciences, Hohhot,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010010, China
Received:2020-09-11
Revised:2020-11-04
Online:2021-02-15
Published:2021-02-25
可视化
0
摘要/Abstract
摘要: 为探讨苜蓿(Medicago sativa L.)种类和品种的抗寒性差异及其与根颈糖类物质含量的关系,本研究在越冬前期挖取科尔沁沙地种植的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 L.)和‘骑士T’、‘北极熊’、‘草原3号’、‘巨能3010’紫花苜蓿的越冬器官,在程序式低温处理箱进行模拟低温处理,检测苜蓿根颈相对电导率及糖类物质含量变化,利用相对电导率拟合Logistic方程,获得半致死温度(LT50),对LT50和糖类物质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黄花苜蓿的抗寒性强于紫花苜蓿,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的抗寒性为‘北极熊’ > ‘草原3号’ > ‘巨能3010’ > ‘骑士T’。相关分析表明,-20℃处理下苜蓿淀粉含量与苜蓿抗寒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20℃及以下温度处理下果糖和蔗糖含量与苜蓿抗寒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所述,果糖和蔗糖是苜蓿越冬抗寒保护物质,-20℃处理苜蓿根颈中淀粉含量、-20℃及以下低温处理下果糖和蔗糖含量可以作为苜蓿衡量抗寒性强弱的敏感指标。
关键词:
苜蓿,
根颈,
糖类物质,
抗寒性
Abstract: This study was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 of cold resistance of alfalfa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carbohydrate content in crown. The overwintering organs of Medicago falcata L.,‘Knight T’,‘Caoyuan No.3’,and ‘Magnum 3010’ alfalfa planted in Horqin sandy land were dug in the early stage of overwintering. Low-temperature treatment was performed in a programmed low-temperature treatment box. Alfalfa crown relative conductivity and soluble sugars content changes were detected. The lethal temperature (LT50) was obtained using the relativ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fitting Logistic equation.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on the LT50 and sugar cont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ld resistance of alfalfa was stronger than that of alfalfa,and the ranking cold resistance of different alfalfa varieties was ‘Gibraltar’ > ‘Caoyuan No.3’ > ‘Magnum 3010’ > ‘Knight T’.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of alfalfa starch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ld resistance of alfalfa under -20℃ treatment (P<0.05). The content of fructose and sucrose under -20℃ and below temperature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cold resistance of alfalfa (P<0.05). In summary,Fructose and sucrose are the protective substances of alfalfa during winter. The content of starch in alfalfa's crown under -20℃ treatment and the content of fructose and sucrose under -20℃ treatment can be used as the cold sensitive index of alfalfa.
Key words:
Alfalfa,
Crown,
Carbohydrate,
Cold resistance
中图分类号:
S541+.9
引用本文
孙明雪, 张玉霞, 丛百明, 王显国, 田永雷, 张庆昕, 杜晓艳. 不同苜蓿的抗寒性差异及其与糖类物质含量的相关性研究[J]. 草地学报, 2021, 29(2): 303-308.
SUN Ming-xue, ZHANG Yu-xia, CONG Bai-ming, WANG Xian-guo, TIAN Yong-lei, ZHANG Qing-xin, DU Xiao-yan. Study on the Difference in Cold Resistance of Different Alfalfa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Carbohydrate Content[J]. Acta Agrestia Sinica, 2021, 29(2): 303-308.
使用本文
0
/
/
推荐
导出引用管理器 EndNote|Ris|BibTeX
链接本文:
https://manu40.magtech.com.cn/Jweb_cdxb/CN/10.11733/j.issn.1007-0435.2021.02.011
https://manu40.magtech.com.cn/Jweb_cdxb/CN/Y2021/V29/I2/303
参考文献
[1] 朱爱民,韩国栋,张玉霞,等. 不同播种时期对紫花苜蓿越冬率影响及分析[J]. 草地学报,2020,28(2):446-453[2] 郑晓艳,杨泽龙. 低温冷害对达拉特旗紫花苜蓿的影响[J]. 安徽农学通报,2018,24(24):104-142[3] 孙予璐,李建东,孙备,等. 不同品种紫花苜蓿主要抗寒生理指标对低温的响应[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7,48(5):591-596[4] 张彩枝,高明文. 阿鲁科尔沁旗牧草基地苜蓿越冬情况调查与分析[J]. 草原与草业,2014,26(1):28-29[5] 朱爱民,张玉霞,王显国,等. 沙地生境不同苜蓿品种形态特征对低温的响应及其与抗寒性关系[J]. 草地学报,2018,26(6):1400-1408[6] 刘志英,李西良,李峰,等. 紫花苜蓿秋眠性对低温驯化过程与越冬耐寒适应的作用机理[J]. 植物生态学报,2015,39(6):635-648[7] 申晓慧,姜成,冯鹏,等. 6种紫花苜蓿越冬前后几个抗寒生理指标变化研究[J]. 农学学报,2015,5(12):94-98[8] Tarkowski L P,Van den Ende W. Cold tolerance triggered by soluble sugars:a multifaceted countermeasure[J].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2015,6(1):1-7[9] Volenec J J,Boyce P J,Hendershot K L.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in Taproots of Medicago sativa L.during winter adaptation and spring regrowth[J]. Plant Physiology,1991,96(3):786-793[10] 赵宇光,吴渠来,许令妊,等. 冷季紫花苜蓿和黄花苜蓿抗冻性的变化[J]. 中国草原,1986(4):15-18[11] Bush E,Wilson P,Shepard D,et al. Freezing tolerance and 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 composition of carpetgrass (Axono-pus affinis Chase)[J]. HortScience,2000,35(2):187-189[12] 邹琦.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34-90[13] 张志良,瞿伟著. 植物学实验指导[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28-129[14] LYONS J M. Chilling injury in plants[J]. AM Rev Plant Physioll,1973(24):445-446[15] 陈晶晶,王英哲,金艳,等. 不同紫花苜蓿杂交组合对冻害胁迫的生理响应[J]. 草业科学,2018,35(5):1138-1144[16] 付晓伟,张倩,刘崇怀,等. 评价葡萄根系抗寒性指标的确定[J]. 果树学报,2014,31(1):52-59[17] 乔洁,刘元和,姚永华,等. 4种豆科牧草抗寒性能比较研究[J]. 草原与草坪,2010,30(1):68-73[18] 崔国文. 紫花苜蓿田间越冬期抗寒生理研究[J]. 草地学报,2009,17(2):145-150[19] 李小安. 低温胁迫对青藏扁蓿豆与和田苜蓿种子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J].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9(4):10-13[20] Castonguay Y,Nadeau P. Enzymatic control of soluble carbohydrate accumulation incold-acclimated crowns of alfalfa[J]. Crop Science,1998,38(5):1183-1189[21] 韩文军,春亮,王育青. 阿拉善荒漠区主要盐生植物水势日变化[J]. 草业科学,2011,28(1):110-112[22] 郝培彤,宁亚明,高秋,等. 科尔沁沙地不同苜蓿品种越冬期根颈耐寒生理机制的研究[J]. 草业学报,2019,28(9):87-95[23] 徐远,杨树华,贾瑞冬,等. 弯刺蔷薇枝条越冬抗寒生理与蛋白组学分析[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20,21(6):1568-1576
相关文章 15
[1]
王静, 刘晓静, 程甜甜, 童长春, 汪雪. 不同氮效率紫花苜蓿叶特征及其产量效应研究[J]. 草地学报, 2021, 29(9): 1941-1949.
[2]
孟宣辰, 马鹏程, 马杰, 段珍, 韩阳阳, 张吉宇.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紫花苜蓿覆膜垄沟和施肥效应研究[J]. 草地学报, 2021, 29(9): 2098-2106.
[3]
孙伟, 刘玉玲, 王德平, 赵敏, 杨合龙, 宋倩, 肖红, 王开丽, 曹婧, 戎郁萍. 补播羊草和黄花苜蓿对退化草甸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J]. 草地学报, 2021, 29(8): 1809-1817.
[4]
陈雷, 暴雪艳, 郭刚, 霍文婕, 李清宏, 许庆方, 王聪, 刘强. 单宁酸和乳酸菌对紫花苜蓿青贮品质和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J]. 草地学报, 2021, 29(8): 1853-1858.
[5]
李春萍, 邱轶辉, 夏厚胤, 谭璐娜, 许环宇, 张瀚文, 高景慧. 紫花苜蓿多父本F1代低蒸腾及产量性状的隶属函数分析[J]. 草地学报, 2021, 29(7): 1416-1422.
[6]
李天琦, 林志玲, 卢轩, 黄佳媛, 杨宁, 沃野, 高凯, 柳小妮, 王显国. 灌溉量对科尔沁沙地紫花苜蓿土壤速效养分分布及淋失的影响[J]. 草地学报, 2021, 29(7): 1454-1461.
[7]
李红, 李波, 方志坚, 杨曌, 张超, 冯成龙, 金姗姗, 王思琦, 石婉莹. 冻融和冻融+苏打盐碱复合胁迫下苜蓿幼苗的生理响应[J]. 草地学报, 2021, 29(7): 1469-1476.
[8]
李鹏珍, 赵得琴, 邓波, 杨军, 赵国华, 赵亮. 生物炭与干旱胁迫对接种紫花苜蓿光合效率及生长的影响[J]. 草地学报, 2021, 29(6): 1257-1264.
[9]
王文静, 麻冬梅, 赵丽娟, 马巧利. 2,4-表油菜素内酯对盐胁迫下紫花苜蓿生理指标及根系离子积累的影响[J]. 草地学报, 2021, 29(6): 1363-1368.
[10]
潘新怡, 史昆, 龚攀, 韦宝, 吴欣明, 王赞. 紫花苜蓿花青苷合成的转录组分析[J]. 草地学报, 2021, 29(5): 866-875.
[11]
孙雷雷, 赵桂琴, 柴继宽, 刘富渊, 聂秀美, 王军. 贮藏方式和贮藏时间对苜蓿干草霉菌数量和种类的影响[J]. 草地学报, 2021, 29(5): 884-893.
[12]
陈彩锦, 张尚沛, 师尚礼, 曾燕霞, 吴娟, 尚继红, 高婷, 张蓉. 基于GGE双标图对苜蓿品种丰产性和稳定性综合评价[J]. 草地学报, 2021, 29(5): 912-918.
[13]
黄荣, 姚博, 张玉娟, 贾倩英, 李向阳, 张宏, 张振粉. 成团泛菌CQ10脂多糖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苗期生长的影响[J]. 草地学报, 2021, 29(5): 965-971.
[14]
陈卫东, 张玉霞, 丛百明, 阿玛尔, 田永雷, 张庆昕, 杜晓艳. 钾肥对紫花苜蓿根颈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含量与抗氧化系统的影响[J]. 草地学报, 2021, 29(4): 717-723.
[15]
徐洪雨, 甄莉丽, 李钰莹, 董宽虎, 李向林. 低温干旱环境对紫花苜蓿根颈耐寒性的影响[J]. 草地学报, 2021, 29(4): 724-733.
编辑推荐
Metrics
阅读次数
全文
摘要
本文评价
摘要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编辑推荐
Metrics
本文评价
回顶部
京ICP备10039388号
版权所有 © 2021 《草地学报》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