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app正版|千里江山图

作者: tpapp正版
2024-03-08 19:14:12

千里江山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_百度百科

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_百度百科 网页新闻贴吧知道网盘图片视频地图文库资讯采购百科百度首页登录注册进入词条全站搜索帮助首页秒懂百科特色百科知识专题加入百科百科团队权威合作下载百科APP个人中心千里江山图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上选择浏览(共13个义项)展开添加义项千里江山图播报讨论上传视频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收藏查看我的收藏0有用+10《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王希孟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指出,《千里江山图》的主要取景地是庐山和鄱阳湖。 [7]该作品以长卷形式,立足传统,画面细致入微,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等静景穿插捕鱼、驶船、游玩、赶集等动景,动静结合恰到好处。在该作品人物的刻画上,极其精细入微,意态栩栩如生,飞鸟用笔轻轻一点,具展翅翱翔之态。《千里江山图》画卷,不仅代表着青绿山水发展的里程;而且,集北宋以来水墨山水之大成,并将创作者的情感付诸创作之中。《千里江山图》虽属于写意之作,但不乏工美佳作,表现了青年画家具有严谨的生活态度。《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1]中文名千里江山图外文名Thousand miles of mountains and rivers作    者王希孟创作年代北宋规    格纵51.5cm;横1191.5cm画作类型古代书画材    质绢本级    别一级文物现收藏地北京故宫博物院目录1画作简介2创作背景3艺术鉴赏▪主题▪构图▪技法4取景原型5作品评价6后世影响▪绘画影响▪衍生作品7历史传承8重要展览9作者简介画作简介播报编辑《千里江山图》(全景图)《千里江山图》用一幅整绢画成,无作者款印,有清弘历(乾隆)题诗,后隔水有宋朝蔡京的跋一,尾纸有元朝李溥光的题一。打开卷轴包首,引首即可见朱红印章数枚,以及卷首题诗。开首高山之巅直入云霄,其后丘陵连绵,崇山峻岭,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画家笔下应运而生,从前景山峦村居起势,隔岸画群峰秀起,两翼伸展渐缓,与起势的山峦遥遥相对,起到精美的承接作用。峰峦左下方一横跨江面的大桥,并与下一组景物相衔接。翻过两重山可见幽深的宅邸,处处可见着白衣的隐士,且走且停,似在赋诗似在作曲,继续前行,又是一座桥,此桥虽跨度不大,却在桥上修建凉亭。继续向前便临江了。远景烟波浩渺,层峦起伏,犹如仙境。登岸后,悬崖山路九曲盘旋通向深处的庭院。山间瀑布,挂挂溅泻,复流大江。从高远至深远之景,引人入胜。山峦平缓处是一座宏伟的跨江大桥。通向第二段美景的跨江大桥蔚为壮观,木质结构梁柱,下有三十二蹬,中间建有宫殿式的两层楼阁,宛如一道彩虹,十分壮观。此段群峰参差节奏频率明显加强,紧接着峰势向左回旋,平坡伸延,直探入江中的琼岛把气势伸展开去,然后画近景山峦和江渚渔村与琼岛相连接。与此相连的又是亭亭玉立的群峰,卷前题诗山中村庄座座古朴的小桥,带有凉亭的桥,簇拥着全卷的高峰,似直插天际,达到高潮。高峰左边的峰峦,与深入画里的曲折江流相映成趣,起到了回转的作用,成为第二段的结处。漫步于此处,意味无穷。由跨江大桥踏上岸,两边排列着建筑,翻过高山,走过山谷,再爬上高山可见一处平原,村落房屋错落有致。平原边的悬崖颇具险势,但另一面的高山又给了村庄无比安全感。但此村落貌似是孤立的,并不能通往下一处,返回原来的小路且赏且行。山谷中的村落,河滩上的渔船,逍遥的隐居生活,招来船家继续前行。舟在水中,可见隔水两山遥相呼应,似是隔着银河的牛郎织女,虽尽力向对方倾斜着,却难以碰触。岸上一片绿色的平地生机盎然,岸边星星点点的渔船,似乎传来了渔翁的吆喝。翻山越岭跋涉,才站到巅峰之下。虽有攀登之情,却难有攀登之勇。第三段一转前段的曲折紧张,节奏平缓,瞬间消除紧张气氛。画中一小岛,岛下平铺着渔村,渔舟点点,使开起之势下转,起到承接作用。卷左下部画近景坡岸与之相连接,起到转接作用。卷左尾部画突起的秀峰,其势向上伸过江面和远山,结住了开起之势,并总结全卷。 [2]创作背景播报编辑北宋末期,宋金形成军事对峙之势,北宋的王室衰微,国土沦丧,民不聊生,在朝野内外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爱国主义力量。其中,以青年学生为主流的爱国力量在崛起,但是,面对朝廷软弱无力的政治、军事,他们仅仅将富国强兵以收复山河的理想寄托在自己的艺术文化创造中。 [1]自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将军权和政权分离之后,就进入了文治社会,文人地位很高。再加上汉代以来逐渐发展起来的教育,以及宋代出现的印刷术,都影响了文人艺术创作的主题。绘画从解答“人与社会”的问题,转向了解答“人与自然”的问题。徽宗作为帝王,改变了宫廷画家的社会身份;他作为艺术创作的统领者,对绘画有着直接而明确的要求,作为画家的徽宗,从不放任宫廷画家自由创作,他对宫廷画家在形式和趣味上,都有严格的要求。徽宗的审美情趣,即成为决定艺术风格的绝对标准,宫廷画家创作的艺术作品,在题材和表现技法等方面,都要符合其审美趣味和倾向。 [3]画学是宋徽宗于崇宁三年(1104 年)设立的宫廷绘画教育机构,后归属翰林院图画局。王希孟以宫廷画家的身份,创作了《千里江山图》。 [4]艺术鉴赏播报编辑主题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人类理想的人居环境,是天人混沌一体的共存关系,它已存在于中国人内心深处和传承积淀文化深处,并用山水画的表现形式呈现出,也决定了人们选择人居环境的导向。古人也早已给出“天人合一”的答案,“道法自然”的人与自然和谐关系,追求优美、赏心悦目的自然和人为环境的思想始终包含在山水画的思想中。1、山水画卷,体现大众生理上的庇护:人为了生存需要取食、繁衍后代,所以,靠安全的栖息地以及防御庇护的手段获取生存有利的资源。长此以往,人的生存发展对人居环境的选择做出优劣评价,并创造出适宜人居住的良好环境。选择可庇护、捍卫的领地,安全、稳定的生产条件是建造聚居环境考虑的原则。《千里江山图》(局部)2、山水画卷,体现心理上的可游可居:中国传统宇宙观、自然观、山水观、环境观、审美观与中国山水画不谋而合、相辅相成、互为体系,将自然生态环境、人为环境以及景观的视觉环境等做了统一考虑。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在山水组合间充分展现了“道游于艺,艺合乎于道”“居——游”在构图中的画中视线、“线性的画面结构”;“高远”、“平远”、“深远”的空间;“以大观小”的山水法则;以亭台、楼阁、茅屋和人意象化的符号(如塔、庙等)。“可游可居”思想境界,意味着人居景观环境的建构,是人与物生存空间、人与人生活空间、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在山水画中的体现。人在环境中可走、可看、可望,方为“游”,乐享起中。所谓“居”,是人在地域环境下的长期生活感受,以使“万物与‘我’为一”的和谐,而达到“乘物以游心”强力的内心感受。中国山水画中,体现了可居可游的思想,和理想人居环境。 [5]刻画自然从《千里江山图》的青绿山水的呈现,能窥得宋代皇室对长寿的追求。 道教所崇尚的养生观念和修仙长生契合了皇室的需求。在青绿山水中,运用石青、石绿等现实中看不到的色彩对实际的山水进行加工,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人们想象中的珍藏着长寿秘密的海外仙山。该画卷的自然景色描绘得细致真实,与人的活动也结合得更加紧密,展现了较广阔的社会生活面。画面着意刻划的自然景色,既概括地表现了山势绵亘、水天一色的浩森气象,又精心地勾画了幽岩邃谷、高峰平坡、流溪飞泉、波涛烟霭等自然界变幻无穷的状态,使千里江山既开阔无垠,又曲折入微,充分地显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多姿。 [6]劳作画卷中各式各样的船倚靠在江边,显得尤为密集,游船、客船、货船等应有尽有,有的在港口停泊,有的装满粮食货物,还有专门的纤夫和船夫负责拉运、撑船。也有撒网、插秧播种、庭院修建打扫等百姓日常劳作生活场景的细致描绘。山河交织,幅员辽阔,山林间溪流林木相伴,松柏高高低低、错落有致,村落星星点点,水路快捷畅通,百姓怡然自得,一片祥和。 [9]构图《千里江山图》画卷构图周密,色彩绚丽,用笔精细,成功地采用了散点透视法,将主题分成六段,各段均以绵延的山体为主要表现对象,自然而连贯。或以长桥相连,或以流水贯通,使各段山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巧妙地连成一体,灵活地体现了“景随步移”的艺术效果,将不同视点的印象统一起来,巧妙地组织了空间。《千里江山图》在构图上,取平远之势。此外,高远、深远、平远多种构图方式的穿插使用更使画面跌宕起伏,富有强烈的韵律感,引人入胜。画面气象恢宏壮观,江山千里,苍苍莽莽,浩浩无涯,可谓名实相符。画中千山万壑,星罗棋布,大小高平,争雄竞秀,重重叠叠,俱浸于大江之中。山间高崖万丈瀑布直下,曲径通幽,房舍屋宇点缀其间,绿柳红花,长松修竹,景色秀丽。山水间野渡渔村、水榭楼台,水磨长桥各依地势,与山川湖泊相辉映。或见乱冈如积,岛屿相叠;或见汀渚绵延,群峰耸立;又或大江旷远,水天相接,长桥如带,峦岫冈势;或低坡远处,淡岭遥设;或秀岩崚嶒,映带不绝。其山间岭上,有竹篱茅舍,庄园寺观,道路相通,皆可行、可望、可游、可居。其间人物如蚁,不可胜数。论山河壮观雄伟之表现,前无古人。 [4]《千里江山图》的空间处理是有主次的,结合手卷画所特有的观赏方式,观者在展卷的过程中,每一段画面都有各自的亮点,每一段都可以成为独立完整的画面,而纵观全局,最大的亮点便是画卷中段的主山峰,图3高耸的山峰逼近画面顶端,山体层层叠叠,刻画精细,设色也比周围的冈阜林壑更加鲜亮,视觉效果十分突出,如“大山堂堂,为众山之王,所以分布,以次冈阜林壑,为远近大小之宗主也”。通过这样的空间处理,体现出很强的节奏感和秩序感,也体现出徽宗“丰亨豫大”的帝王追求。《千里江山图》全卷可分为六段,第一段两组高低错落的山峦以木桥相连,远处江面平远开阔;第二段山势渐起,山体之间参差交互,山路曲折,水流蜿蜒,村居隐于山间;第三段山势渐高,与第二段以长桥廊相连,群山连绵,水岸蜿蜒,主山之间山路蜿蜒至深处,迷茫幽深;第四段高山耸立,山峦层叠,瀑布悬垂;第五段山势逐渐回落,山间似乎有烟雾,迷迷茫茫;第六段卷尾,山势又渐起,与卷首群山遥相呼应,开阔的江面似乎也与卷首相连,形成循环之势。 [10]技法《千里江山图》虽然历千年之久,部分颜色已经脱落,但是其画法仍然清晰可辨,并突出显示了矿物质石色的富丽装饰效果。山石之画法,是先用浓、淡线条勾出轮廓,再以柔润而长短不一的线条加皴,峰顶皴法似荷叶皴,线条不刚不硬,之后再用淡墨加赭石或花青渲染,渲染多在前后两石中的后面一石,之后再罩染赭色,石头顶部以汁绿接染,再以石青或石绿罩染,山石下部保留赭石色。山石之青与绿色往往前后各异,互相映衬,且颜色较厚故容易剥落。水天交界处以赭色接染,画面浑然一体。远山则以赭色为主,不施青绿等色以示空间之远。柳叶施以石绿,天空掺以赭墨,上深下浅,彰显了天空空间透视的变化。水色全以汁绿染出,矿物、植物颜色融合使用,将中国画色彩的表现力发挥到极致。在设色和笔法上继承了隋唐以来的“青绿山水”画法,即以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为主,设色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并作适当夸张。画家在较为单纯的蓝绿色调中寻求变化,虽然以青绿为主色调,但在施色时注重手法的变化,色彩或浑厚,或轻盈,间以赭色为衬,使画面层次分明,色如宝石之光彩照人。石青、石绿为矿物色且极具覆盖性,经层层罩染,物象凝重庄严,层次感强,与整幅画面浑然一体,艳而不俗。虽不似金碧山水一般勾勒金线,然堂皇之气盎然。王希孟继承传统,画面细致入微,并充分体现出北宋时期院画风格之工整与严谨。此图可谓笔精墨妙。人物虽细小如蚁,却姿态分明;飞鸟只轻轻一点,即具翱翔之势。微波水纹均一笔笔画出,渔舟游船荡曳其间,使画面平添动感。综观全幅,又不失雄阔之境界与恢宏之气势。 [4]刻划形象轮廓,也融汇了其他技法,如树干用没骨法,屋宇用界画,远山有写意用笔,山坡有效法和点染,丰富充实了青绿山水的表现能力。描绘对象时,用笔十分精细,一丝不苟,浩瀚的河水均用细笔勾出波纹,树上的花叶,都用色、墨一一点出,细小如豆的人物,服饰也各有区别。但同时又有取舍提炼,如人物不勾衣褶,着重表现动态,显得生动活泼,众多的桥梁、船只、房屋、水榭形制和位置都不尽相同,毫无繁复之感。 [6]取景原型播报编辑浙江大学故宫学研究中心主任、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余辉登上央视四套《文明之旅》栏目,对这幅传世名画进行解密,认为《千里江山图》的主要取景地是庐山和鄱阳湖,其中隐藏了来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五言诗《彭蠡湖中望庐山》。图中的大山大岭屹立在江湖沼泽之畔,在北宋统辖的疆域里,只有江西庐山有此特性。画中展现了开阔的水域,近处水草丛生,远处烟波浩渺,像是长条形的沼泽大湖,远接江海,极似鄱阳湖一带的湿地、沼泽。画中的建筑样式、竹林,广泛使用的竹篱笆、竹篙、蓑衣、笠帽等竹制品,还有脚踏式双体船、挖河泥的劳作等,表明所画地域系江南湖区。画中最突出的是双瀑与四叠瀑同时出现。四叠瀑是极少有的自然景观,它与双瀑同时出现,具有相当的唯一性,这只有在仙游(今属福建)的唐宋游览胜地九鲤湖才能相遇的自然景观,画家有可能接触到这种地域性很强的瀑布,汲取庐山三叠瀑的雄伟景象将它综合到画面里,还添加了当时的苏州长桥。因此,画家画的主景是庐山和鄱阳湖,第五组群山中最高的主峰也与庐山中的汉阳峰相似。 [7]作品评价播报编辑元代书法家溥光:“该画‘予自志学之岁,获睹此卷,迄今已近百过。其功夫巧密处,心目尚有不能周遍者,所谓一回拈出一回新也。又其设色鲜明,布置宏远,使王晋卿、赵千里见之亦当短气,在古今丹青小景中,自可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耳。具眼知音之士必以予言为不妄云’。” [4]后世影响播报编辑绘画影响《千里江山图》是宋代青绿山水画中具有突出艺术成就的代表作。该画卷中的“青绿山水”,是用矿物质的石青、石绿上色,使山石显得厚重、苍翠,画面爽朗、富丽,色泽强烈、灿烂。有时山石轮廓加泥金勾勒,增加金碧辉煌效果,被称为“金碧山水”。它是隋唐时期随着山水画日趋成熟、形成独立画科时,最早完善起来的一种山水画形式。 [6]衍生作品2017年2月25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发行了《千里江山图》特种邮票通景版票一套9枚。2018年7月,故宫博物院和腾讯创新大赛、QQ音乐以《千里江山图》为创作蓝本,联合主办了中国风《丹青千里》主题曲“古画会唱歌”音乐创新大赛。 [13]2019年12 月,故宫博物院的《星槎万里——紫禁城与海上丝绸之路》带来新的艺术体验,《千里江山图3.0》利用数码艺术展糅合了传统美术和数码科技的优势让观众置身于《千里江山图》。 [13]2021年8 月,数字科技《千里江山图3.0》数字IP 升级为《画游千里江山》故宫沉浸艺术展,全景体验丹青剧场沉浸式空间,主展项《云游江山》将《千里江山图》进行三维粒子化解构和重组,呈现出生动立体而让人震撼的数字景观。 [13]2022年央视虎年春晚上,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演出,该剧作描绘了《千里江山图》的创作过程。 [11-12]除了舞蹈的呈现,在音乐上,时年18岁的少年易烊千玺演唱的歌曲《丹青千里》也是以《千里江山图》为灵感创作的。 [14]《千里江山图》衍生出的作品形式多样,出现各式各样的表达:如上海利特文具有限公司在2019年美国印刷大奖上获得金奖(班尼奖),以《千里江山图》为灵感,制作了日记本礼盒装,有精装本、中式直尺、团扇、笔帘。在艺术创作上,铜雕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朱炳仁,他以《千里江山图》为设计灵感,纯手工制作了一系列铜制品,如千里江山铜壶、千里江山盘、千里江山收纳铜盒、千里江山铜桌、千里江山图铜壁画等一系列作品。在生活的文创衍生上,由故宫出品的文创——千里江山图便笺纸砖,其创意来自《千里江山图》,以及以《千里江山图》和天坛为素材设计的国潮小夜灯。 [14]历史传承播报编辑千里江山图这幅画流传曲折辗转,历经磨难。当王希孟把这幅画绘制完成之后把它进献给宋徽宗,宋徽宗大为赞赏,于是把这幅画赐给了他的宠臣蔡京宰相;之后宋钦宗赵桓登帝后,被北宋内府收藏;北宋灭亡后解送到金国,再流转到宰相高汝砺手中 [15];到了元朝,被书画家李溥光和尚收藏;到了明代被大收藏家梁清标收藏;在乾隆年间入了宫廷内府;到了清末被溥仪从皇宫带出宫,搁置在长春的小白楼里,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满洲国灭亡,长春小白楼的文物被哄抢一通,这幅千里江山图流落在民间;在解放初期画卷出现在琉璃厂被爱国人士商人靳伯声收藏,这个爱国人士把这幅藏品捐给了国家;1953年千里江山图正式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传承至今。 [14]重要展览播报编辑千里江山图第一次与大众见面的时间是在1957年的《人民画报》上,当时编辑部把这幅作品进行影印刊登,引起了文艺界的轰动,而公开展览有4次,20世纪80年代、2009年、2013以及2017年分别展出过,其中最为震撼的是2017年在故宫博物院的雁翅楼展出。 [14]2022年5月5日,凰家艺品数字藏品平台正式上线,携《千里江山图》震撼来袭。 [8]作者简介播报编辑王希孟(1096—?),北宋宫廷画家。北宋政和年间(公元1111—1117年)为画院学生, [6]后召入禁中文书库,初未甚工。宋徽宗赵佶当时是图画院的老师,其慧眼独具:“孺子可教”,于是亲授其法。经赵佶亲授指点笔墨技法后,艺精进。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四月,王希孟用了半年时间,绘成《千里江山图》卷,时年18岁。不久英年早逝。新手上路成长任务编辑入门编辑规则本人编辑我有疑问内容质疑在线客服官方贴吧意见反馈投诉建议举报不良信息未通过词条申诉投诉侵权信息封禁查询与解封©2024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 - 故宫博物院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 - 故宫博物院

确 定

关于“三八”妇女节女性观众半价参观的公告

2024 / 03 / 01

关于2024年环卫工人主题免费开放日的公告

2024 / 02 / 28

故宫博物院关于优化分时段预约参观的公告

2023 / 10 / 24

公告 6月30日起《故宫博物院参观须知》正式施行

2023 / 06 / 14

首页导览展览教育探索学术文创关于

留言板

登录

注册

English

Español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日本語

Français

青少

开放时间在线订票交通路线参观须知全景故宫

近期展览专馆原状陈列赴外展览

教育新闻故宫讲坛书画考级故宫博物院教育中心国际博协培训中心故宫志愿者

建筑藏品古籍宫廷历史文物医院文化专题名画记数字多宝阁数字文物库藏品总目

学术资讯专家名录故宫研究院故宫学院其他学术机构故宫博物院院刊

故宫出版文创产品故宫壁纸故宫APP故宫游戏

总说领导资讯院史编年景仁榜机构设置

English

Español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日本語

Français

青少

导览

开放时间在线订票交通路线参观须知全景故宫

展览

近期展览专馆原状陈列赴外展览

教育

教育新闻故宫讲坛书画考级故宫博物院教育中心国际博协培训中心故宫志愿者

探索

建筑藏品古籍宫廷历史文物医院文化专题名画记数字多宝阁数字文物库藏品总目

学术

学术资讯专家名录故宫研究院故宫学院其他学术机构故宫博物院院刊

文创

故宫出版文创产品故宫壁纸故宫APP故宫游戏

关于

总说领导资讯院史编年景仁榜机构设置

收藏

反馈

首页

» 探索» 藏品» 绘画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  

新00146004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千里江山图》卷,北宋,王希孟作,绢本,设色,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

  《千里江山图》卷是北宋画家王希孟传世的唯一作品。此图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画面上峰峦起伏绵延,江河烟波浩淼,气象万千,壮丽恢弘。山间高崖飞瀑,曲径通幽,房舍屋宇点缀其间,绿柳红花,长松修竹,景色秀丽。山水间野渡渔村、水榭楼台、茅屋草舍、水磨长桥各依地势、环境而设,与山川湖泊相辉映。此卷以概括精练的手法、绚丽的色彩和工细的笔致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一向被视为宋代青绿山水中的巨制杰构。

  画家在构图上充分利用传统的长卷形式所具有的多点透视之特点,在十余米的巨幅长卷中将景物大致分为六部分,每部分均以山体为主要表现对象,各部分之间或以长桥相连,或以流水沟通,使各段山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巧妙地连成一体,达到了步移景异的艺术效果。高远、深远、平远多种构图方式的穿插使用更使画面跌宕起伏,富有强烈的韵律感,引人入胜。

  《千里江山图》卷在设色和用笔上继承了传统的“青绿法”,即以石青、石绿等矿物质为主要颜料,敷色夸张,具有一定的装饰性,被称为“青绿山水”。此种表现方法是我国山水画技法中发展较早的一种,在隋唐时期如展子虔、李思训、李昭道等许多画家均擅长青绿山水画。纵观宋代画坛,虽然也有一些画家用此法创作,但从目前存世作品看,尚无一件可以超越《千里江山图》卷。王希孟在继承前法的基础上,表现出更趋细腻的画风,体现了北宋院画工整严谨的时代风格。此图用笔精当,一点一画均无败笔。人物虽细小如豆,却动态鲜明。微波水纹均一笔笔画出,渔舟游船荡曳其间,使画面平添动感。综观全幅,又不失雄阔的境界和恢宏的气势,远观近睹均令人折服。在用色上,画家于单调的蓝绿色中求变化,虽然以青绿为主色调,但在施色时注重手法的变化,色彩或浑厚,或轻盈,间以赭色为衬,使画面层次分明,色如宝石,光彩夺目。元代著名书法家溥光对此卷推崇备至,在卷后题跋中赞道:“在古今丹青小景中,自可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耳。”此论可谓公允之见。

  从此卷所描绘的景物看,系以南方清丽秀润的山水为主体,在部分山峦的表现上加进了一些北方山水的特征,可谓集南北山水于一体的精心之作。从画面表现的建筑形式以及江南水乡的生活场景、生产劳作使用的工具等方面看,画家对江南地区有着较为深刻的了解,其艺术创作当来源于生活,而王希孟于18岁时即创作出如此宏幅巨制,不可能没有深厚的生活积累,由此笔者推测,画家王希孟应是江南人,至于具体籍贯便无从知晓了。  王希孟(生卒年不详),北宋宫廷画家,关于他的生平及相关资料史籍上均无记载,这种情况在历代宫廷画家中是较常见的。所幸在其创作的《千里江山图》卷后有与他同时代的北宋徽宗时期著名权相蔡京的一段题跋,为我们今天的研究保留了一点可贵的资料。跋云:“政和三年四月八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通过蔡京这段题跋,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关于王希孟的信息。跋中所称政和三年(1113年)可能即《千里江山图》卷完成的年代,此时王希孟年18岁,如该图确是此年所作,则王希孟生年约在1095年。他约于16、17岁时进入画院作生徒,且原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后又进入文书库,并多次向徽宗皇帝献画,虽不甚工,但亦因显示出一定的才能而被徽宗看重,得徽宗亲授画技而终有所成就,绘出了《千里江山图》卷这一千古绝作。从《千里江山图》卷看,王希孟的绘画技法主要是继承了盛唐时期二李将军的青绿山水画法,并且在这一基础上有所变化,形成了较为新颖独特的青绿山水绘画技法的风格,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关于王希孟创作此图之后的事,在宋元时期的文字资料中都未见提及,只是在清代宋荦《论画绝句》的附注中说,王希孟完成此卷后不久便溘然离世了。此说虽不知根据来源,但从后世流传的作品中再未见王希孟之作、且未见任何文字记载这了的这幅独步当世、且后无来者的绝世珍品——《千里江山图》卷,确是艺林之幸事。

               山水画的一种。用矿物质石青、石绿作主色的山水画。其特点是着色浓重,装饰性强。存世最早的作品是传为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卷(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唐代的李思训、李昭道,宋代的赵伯驹、赵伯骕等画家均以青绿山水画而名闻于世。
    绘画造型术语,以近大远小的规律科学地展示人物和景物的空间关系和远近层次,达到与现实生活的一致,成为写实绘画的基本法则。

           山水画技法名,“三远”之一。出自北宋郭熙《林泉高致》之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展子虔(生卒年不详),渤海(今山东省阳信)人。历北齐、北周至隋,隋文帝时受诏出仕,曾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等职。展子虔以擅长绘画而著名于画史,更以传世之《游春图》而名标百代,成为晋唐间艺术传承之津梁、承前启后的艺术大师。后世将其与晋代顾恺之,南朝陆探微、梁张僧繇并称为“顾、陆、张、展”,可见其艺术影响力之深广。

  展子虔擅长道释、人物、鞍马,尤长于宫殿台阁、山水画的创作。绘画技法承前人之余泽,在魏晋、南北朝艺术成就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注重对自然的客观表现。“触物留情,备皆妙绝,尤善台阁人马,山川咫尺千里”是当时人对其绘画的评价。从这段记述不难看出,展子虔在绘画创作中注重对真山水的细致观察并赋之于笔墨,处理山水、人物等比例关系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对魏、晋以来的绘画理论进行了深入的实践,这一点在《游春图》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李思训(651—716年),字建,一作建景,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唐朝宗室。唐代书画家。唐高宗时任扬州江都令,武后时宗室遭陷,被迫“弃官潜匿”,中宗复位后才重新为官,玄宗时官至右武卫大将军。工书,善青绿山水,师承隋代展子虔,并加以发展,形成意境奇伟,用笔遒劲,具有装饰意味的青绿山水风格,时人有“国朝山水第一”之评,画史上称其为“大李将军”。明朝董其昌提出绘画的南北宗论,把他列为“北宗”之祖。

              李昭道(生卒年不详),李思训之子,官至太子中舍人。唐宗室。唐代画家。在绘画上继承其父画法而稍变,时人有“变父之势,妙有过之”的评论。他的画法更加细密纤丽。李昭道虽未为将军,但后世因其父爵而以“小李将军”名之。

“二李”目前已无画迹存世,今传为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和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虽均出自宋人手笔,但画法精细,风格工巧繁缛,从中亦可看出“二李”画法之端倪。但目前有学者认为“二李”根本没有作过“金碧山水”,因此对他们的艺术尚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TAG标签耗时:0.038203001022339 秒

撰稿人:马季戈

关键词:

王希孟

王希孟(生卒年不详),北宋宫廷画家,关于他的生平及相关资料史籍上均无记载,这种情况在历代宫廷画家中是较常见的。所幸在其创作的《千里江山图》卷后有与他同时代的北宋徽宗时期著名权相蔡京的一段题跋,为我们今天的研究保留了一点可贵的资料。跋云:“政和三年四月八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通过蔡京这段题跋,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关于王希孟的信息。跋中所称政和三年(1113年)可能即《千里江山图》卷完成的年代,此时王希孟年18岁,如该图确是此年所作,则王希孟生年约在1095年。他约于16、17岁时进入画院作生徒,且原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后又进入文书库,并多次向徽宗皇帝献画,虽不甚工,但亦因显示出一定的才能而被徽宗看重,得徽宗亲授画技而终有所成就,绘出了《千里江山图》卷这一千古绝作。从《千里江山图》卷看,王希孟的绘画技法主要是继承了盛唐时期二李将军的青绿山水画法,并且在这一基础上有所变化,形成了较为新颖独特的青绿山水绘画技法的风格,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关于王希孟创作此图之后的事,在宋元时期的文字资料中都未见提及,只是在清代宋荦《论画绝句》的附注中说,王希孟完成此卷后不久便溘然离世了。此说虽不知根据来源,但从后世流传的作品中再未见王希孟之作、且未见任何文字记载这了的这幅独步当世、且后无来者的绝世珍品——《千里江山图》卷,确是艺林之幸事。

王希孟

青绿山水

山水画的一种。用矿物质石青、石绿作主色的山水画。其特点是着色浓重,装饰性强。存世最早的作品是传为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卷(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唐代的李思训、李昭道,宋代的赵伯驹、赵伯骕等画家均以青绿山水画而名闻于世。

青绿山水

透视

绘画造型术语,以近大远小的规律科学地展示人物和景物的空间关系和远近层次,达到与现实生活的一致,成为写实绘画的基本法则。

透视

平远

山水画技法名,“三远”之一。出自北宋郭熙《林泉高致》之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平远

展子虔

展子虔(生卒年不详),渤海(今山东省阳信)人。历北齐、北周至隋,隋文帝时受诏出仕,曾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等职。展子虔以擅长绘画而著名于画史,更以传世之《游春图》而名标百代,成为晋唐间艺术传承之津梁、承前启后的艺术大师。后世将其与晋代顾恺之,南朝陆探微、梁张僧繇并称为“顾、陆、张、展”,可见其艺术影响力之深广。

展子虔擅长道释、人物、鞍马,尤长于宫殿台阁、山水画的创作。绘画技法承前人之余泽,在魏晋、南北朝艺术成就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注重对自然的客观表现。“触物留情,备皆妙绝,尤善台阁人马,山川咫尺千里”是当时人对其绘画的评价。从这段记述不难看出,展子虔在绘画创作中注重对真山水的细致观察并赋之于笔墨,处理山水、人物等比例关系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对魏、晋以来的绘画理论进行了深入的实践,这一点在《游春图》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展子虔

李思训

李思训(651—716年),字建,一作建景,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唐朝宗室。唐代书画家。唐高宗时任扬州江都令,武后时宗室遭陷,被迫“弃官潜匿”,中宗复位后才重新为官,玄宗时官至右武卫大将军。工书,善青绿山水,师承隋代展子虔,并加以发展,形成意境奇伟,用笔遒劲,具有装饰意味的青绿山水风格,时人有“国朝山水第一”之评,画史上称其为“大李将军”。明朝董其昌提出绘画的南北宗论,把他列为“北宗”之祖。

李思训

李昭道

李昭道(生卒年不详),李思训之子,官至太子中舍人。唐宗室。唐代画家。在绘画上继承其父画法而稍变,时人有“变父之势,妙有过之”的评论。他的画法更加细密纤丽。李昭道虽未为将军,但后世因其父爵而以“小李将军”名之。

“二李”目前已无画迹存世,今传为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和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虽均出自宋人手笔,但画法精细,风格工巧繁缛,从中亦可看出“二李”画法之端倪。但目前有学者认为“二李”根本没有作过“金碧山水”,因此对他们的艺术尚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李昭道

分享到:

问题反馈

图书馆

视听馆

故宫旗舰店

全景故宫

v故宫

微博

微信

小程序

学习强国号

视频号

抖音号

网站访问量85455884

  

网站地图   相关链接   影像授权   隐私政策   版权声明   留言板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网站维护:故宫博物院数字与信息部   联系方式:gugong@dpm.org.cn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165号

 

京ICP备05067311号-1

© 2001- 现在 故宫博物院  

网站建设:北京分形科技

浏览建议

火狐 谷歌 360浏览器 最佳分辨率(1920 * 1080)

王希孟 | 《千里江山图》 - 知乎

王希孟 | 《千里江山图》 - 知乎首发于晓灵书屋切换模式写文章登录/注册王希孟 | 《千里江山图》晓灵书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千里江山图》卷北宋王希孟作绢本,设色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千里江山图》卷是北宋画家王希孟传世的唯一作品,“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此图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画面上峰峦起伏绵延,江河烟波浩淼,气象万千,壮丽恢弘。山间高崖飞瀑,曲径通幽,房舍屋宇点缀其间,绿柳红花,长松修竹,景色秀丽。山水间野渡渔村、水榭楼台、茅屋草舍、水磨长桥各依地势、环境而设,与山川湖泊相辉映。此卷以概括精练的手法、绚丽的色彩和工细的笔致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一向被视为宋代青绿山水中的巨制杰构。《千里江山图》卷在设色和用笔上继承了传统的“青绿法”,即以石青、石绿等矿物质为主要颜料,敷色夸张,具有一定的装饰性,被称为“青绿山水”。此种表现方法是我国山水画技法中发展较早的一种,在隋唐时期如展子虔、李思训、李昭道等许多画家均擅长青绿山水画。纵观宋代画坛,虽然也有一些画家用此法创作,但从目前存世作品看,尚无一件可以超越《千里江山图》卷。王希孟在继承前法的基础上,表现出更趋细腻的画风,体现了北宋院画工整严谨的时代风格。此图用笔精当,一点一画均无败笔。人物虽细小如豆,却动态鲜明。微波水纹均一笔笔画出,渔舟游船荡曳其间,使画面平添动感。综观全幅,又不失雄阔的境界和恢宏的气势,远观近睹均令人折服。在用色上,画家于单调的蓝绿色中求变化,虽然以青绿为主色调,但在施色时注重手法的变化,色彩或浑厚,或轻盈,间以赭色为衬,使画面层次分明,色如宝石,光彩夺目。从此卷所描绘的景物看,系以南方清丽秀润的山水为主体,在部分山峦的表现上加进了一些北方山水的特征,可谓集南北山水于一体的精心之作。从画面表现的建筑形式以及江南水乡的生活场景、生产劳作使用的工具等方面看,画家对江南地区有着较为深刻的了解,其艺术创作当来源于生活,而王希孟于18岁时即创作出如此宏幅巨制,不可能没有深厚的生活积累,由此可推测,画家王希孟应是江南人,至于具体籍贯便无从知晓了。画卷赏析画家在构图上充分利用传统的长卷形式所具有的多点透视之特点,在十余米的巨幅长卷中将景物大致分为六部分,每部分均以山体为主要表现对象,各部分之间或以长桥相连,或以流水沟通,使各段山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巧妙地连成一体,达到了步移景异的艺术效果。高远、深远、平远多种构图方式的穿插使用更使画面跌宕起伏,富有强烈的韵律感,引人入胜。根据成组山势之间是否有江水间隔,全图大致可分为六段:分段一 序曲《林泉高致》曰:“山有高有下。……下者血脉在上,其颠半落,项领相攀,根基庞大,堆阜臃肿,直下深插,莫测其浅深,此浅山也。故如是浅山谓之不薄,谓之不泄。”分段二 渐起《林泉高致》曰:“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其人物之在三远也,高远者明了,深远者细碎,平远者冲淡。明了者不短,细碎者不长,冲淡者不大,此三远也。”分段三 发展《林泉高致》曰:“山有高有下。高者血脉在下,其肩股开张,基脚壮厚,恋岫冈势培拥相勾连,映带不绝,此高山也。故如是高山谓之不孤,谓之不什。”分段四 高潮《林泉高致》曰:“大山堂堂为众山之主,所以分布以次冈阜林壑为远近大小之宗主也。其象若大君赫然当阳而百辟奔走朝会,无偃蹇背却之势也。”分段五 回落《林泉高致》曰:“山有三大,山大于木,木大于人。山不数十里如木之大,则山不大;木不数十百如人之大,则木不大。木之所以比夫人者,先自其叶,而人之所以比大木者,先自其头。木叶若干可以敌人之头,人之头自若干叶而成之,则人之大小,木之大小,山之大小,自此而皆中程度,此三大也。”分段六 尾声《林泉高致》曰:“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彩,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请横屏阅览全图哦钤印宋徽宗是《千里江山图》的第一收藏者,随后将其赐给了自己的宠臣蔡京。北宋消亡后,该图卷被收入南宋内府,宋灭后,被元代高僧、书法家李溥光收藏。明末清初此画被著名藏书家、文学家梁清标收藏,后来入藏清内府。画卷中有梁清标、乾隆、宣统、嘉庆等人的鉴藏印。梁清标鉴藏印梁清标(1620-1691年),字玉立,号棠村、蕉林,别号苍岩子,斋号秋碧堂,河北正定人。中国清代书画鉴藏家。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清顺治元年(1644年)授编修。官至户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精鉴赏,享誉一时。其蕉林书屋,贮图书、书画之属,有富甲海内之誉。刻《秋碧堂法帖》。另有《蕉林诗集》《蕉林文稿》《棠村词》等行世。  “蕉林收藏”“蕉林书屋”“苍岩子”“苍岩子”是梁清标的别号。梁清标家真定府(现为河北正定)西南有苍岩山,为名胜地,有“五岳奇秀览一山,太行群峰唯苍岩”之称。“蕉林鉴定”“蕉林”“安定”“冶溪渔隐”梁清标的家乡真定(现为河北正定)境内有冶河,故有“冶溪渔隐”之印。梁清标有诗《冶河》:“冶河卢岸打渔船,醉酒烹鲜煮野泉。莫道山翁无乐事,鸟声巧啭蓼花天。”“梁清标印”“玉立氏”“河北棠邨”“观其大略”“蕉林秘玩”乾隆鉴藏印乾隆皇帝(1736-1795年)清高宗乾隆皇帝名弘历,爱新觉罗氏。康熙五十年(辛卯,1711年)八月十三日生于雍亲王府。清世宗雍正皇帝第四子,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弘历自小受祖父康熙皇帝的钟爱,养之宫中。雍正元年(1723年),世宗即密建其为皇储,雍正十一年(1733年)封为和硕宝亲王,雍正十三年(1735年)即位,年号乾隆。弘历封和硕宝亲王时,即开始参预军国要务。即位之后,他更站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至高点,开始施展其“文治武功”。乾隆帝的“文治”表现于他在政治、经济上的作为和文化上的贡献。乾隆帝即位后,政治上矫其祖宽父严之弊,实行“宽严相济”之策,整顿吏治,厘定各项典章制度,优待士人,安抚雍正朝受打击之宗室。经济上奖励垦荒,兴修水利,全国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之势。从乾隆初年至中期左右,是乾隆帝政治生命中最有活力,备受后人称颂的时期。后期倚重于敏中、和珅,尤其宠信贪官和珅,加之乾隆帝本人年事已高,致使吏治败坏,弊政丛出,贪污盛行,使乾隆帝辉煌的一生罩上了阴影。乾隆帝儒雅风流,一生著文吟诗,其诗作竟达四万二千余首,几与《全唐诗》相埒。又重视文物典籍的收藏与整理,令将内府珍藏编成《石渠宝笈》、《西清古鉴》等。乾隆帝最突出的文化成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图书,编纂巨帙《四库全书》。然而与此相悖的是他大兴文字狱,焚毁中国历史上许多重要文化典籍,使其“文治”黯然失色。乾隆帝还曾六下江南,六莅五台,奠孔林等,数十次木兰秋狝,多次于避暑山庄宴见西北边疆少数民族首领,这些举措对发展经济、巩固统治、安定边疆产生了重要作用。但乾隆帝的视角还仅限于中国本土,对同时期已经蓬勃发展的欧洲各国的科学文化尚无足够的认识。乾隆帝的“武功”主要是对边疆的战事,虽有胜有负,有义与不义,然而他皆自诩为“十全武功”。乾隆帝执政60年后,虽禅位与其子颙琰,但又以太上皇的身份进行了3年统治。他不仅是中国历代帝王中寿命最长的皇帝,而且也是实际执政时间最久的皇帝。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帝卒于养心殿,年89岁。卒谥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庙号高宗。葬河北遵化清东陵之裕陵。“石渠宝笈”《石渠宝笈》是清乾隆、嘉庆二朝相继编撰的书画著录书,共有三编,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共四十四卷;续编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共四十卷;三编成书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共二十八函,一百二十册。书中收录了清朝宫廷所藏五帝御笔、历朝书画、本朝书画以及少量的碑帖和织绣作品近万件。它是距我们时代最近、收录书画甚富、迄今仍有大部分书画传世的重要书画著录文献。钤盖“石渠宝笈”印是作品被内府所藏并由此书著录的标志。“御书房鉴藏宝”被《石渠宝笈》初编著录的书画,曾分别收藏于乾清宫、养心殿、重华宫、御书房四处,并依其收藏地点钤盖殿座章加以区别。“三希堂精鉴玺”三希堂位于养心殿的西暖阁,因藏有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和王珣《伯远帖》三件希世之珍而得名。“三希堂精鉴玺”组玺包括“三希堂精鉴玺”和“宜子孙”,此二玺是乾隆帝著名的鉴赏类印章,二玺相互配套使用。二玺主要钤盖于《石渠宝笈》、《秘殿珠林》初、续编著录过的书画作品之上。如《石渠宝笈》初编,凡书画分贮乾清宫、养心殿、重华宫、御书房四处,俱各用鉴藏玺以别之,又“石渠宝笈”、“乾隆御览之宝”二玺,册、卷、轴皆同。上等者则盖以“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三玺。而《石渠宝笈》、《秘殿珠林》续编入选者,则钤用“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秘殿珠林”或“石渠宝笈”、“秘殿新编”或“珠林重定”、“石渠宝鉴”或“宝笈重编”。而这两方玺在钤盖时的位置也基本固定,一般都在作品的右下方, 且“三希堂精鉴玺”在上,“宜子孙”玺在下。“宜子孙”该印与“三希堂精鉴玺”是乾隆内府著名的鉴赏类印章,二印相互配套使用,共贮于紫檀木圭璧式匣内。“乾隆御览之宝”据《乾隆宝薮》中记载,乾隆皇帝即位后镌刻的第一方印玺就是“乾隆御览之宝”。此印有多方,是乾隆皇帝著名的鉴赏类印章。“古稀天子之宝”宝四周阴刻填金乾隆帝御制《古稀说》。此玺制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是年乾隆七十万寿。稽诸史籍,“自三代以下帝王年逾七十者:汉武帝、梁高祖、唐明皇、宋高宗、元世祖、明太祖凡六帝” 。但在乾隆帝看来,其中前面四君均是不足为法的,余下的元世祖忽必烈和明太祖朱元璋虽为创业之君,于国于身皆有建树,但仍不乏“礼乐政刑有未遑焉”的遗憾,而把他自己看成是千古之中唯一年登古稀的英明君主。于是,便镌刻了“古稀天子之宝”以纪念之,并作《古稀说》云:“余以今年登七袠,因用杜甫句刻‘古稀天子之宝’,其次章即继之曰‘犹日孜孜’,盖予宿志有年,至八旬有六即归政而颐志于宁寿宫。其未归政以前,不敢弛乾惕。犹日孜孜,所以答天庥而励己躬也。”此时的乾隆帝还相当明智,虽自负但不自满。“夫由斯不自满,歉然若有所不足之意充之。以是为敬天之本,必益凛且明,勿敢或逾也。以是为法祖之规,必思继前烈,而慎聪听也。”他要做到“励慎终如始之志,以竭力敬天法祖,勤政爱民”,这才把“犹日孜孜”作为“古稀天子之宝”的副章相配使用。透过这方“古稀天子之宝”及其产生的背景,恰好反映出乾隆帝那种壮志未泯,雄心未已,励精图治而且是相当自负的精神状态。“犹日孜孜”“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乾隆丙申年(1776年),重修宁寿宫之景福宫,制《五福颂》书屏。甲辰年(1784年),乾隆帝喜得玄孙,一堂五代,因即景福宫增书“五福五代堂”之匾,为文以记,并镌“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以志亘古稀有之事。“太上皇帝之宝”乾隆六十年(1795)九月初三日,八十五岁的乾隆帝召集皇子皇孙、王公大臣,宣布立皇十五子嘉亲王顒琰为皇太子,以明年为嗣皇帝嘉庆元年,届期归政。第二年新正,乾隆帝亲自举行授受大典,并下诏:“……皇太子于丙辰正月上日即皇帝位。朕亲御太和殿,躬授宝玺,可称朕为太上皇帝。”这样,乾隆帝结束了长达六十年之久的皇帝生涯,成为清代唯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太上皇帝。 就在宣布传位顒琰之同时,乾隆帝也为即将到来的太上皇生活进行积极准备。同年九月二十八日他又传下谕旨:“朕归政后,应用喜字第一号玉宝,刻太上皇帝之宝,即将御制《十全老人之宝说》镌刻作为太上皇帝册,用彰熙朝盛瑞。”此后,在乾隆帝授意下,内府工匠用不同材质制作了多方“太上皇帝之宝”。 “太上皇”之称谓出现甚早,据《史记》记载,汉高祖刘邦称帝后便尊其父为太上皇,以示崇敬。历代皇帝传位于太子,亦自称太上皇。历史上为太上皇者因授受之际的情况不同而境遇各异,但多数是受形势所迫勉强让位。通观中国历史,名副其实既有尊位又有权势的太上皇,恐怕非清代乾隆帝莫属。此宝四周阴刻乾隆帝御制《自题太上皇宝》诗。乾隆帝对此玺十分看重,成为太上皇帝身份的证物,是乾隆帝最为重要的宝玺之一,具有重大历史价值。 “八徴耄念之宝”“八徵耄念之宝”刻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帝八十圣寿之时,宝四周阴刻乾隆帝御笔《八徵耄念之宝记》曰:“予年七十时,用杜甫句镌‘古稀天子之宝’,而即继之曰‘犹日孜孜’,不敢怠于政也。蒙天眷佑,幸无大损,越于兹又浃旬矣。思有所以副八旬开袤之庆,镌为玺,以殿诸御笔,盖莫若《洪范》八徵之念。”观此文,可知乾隆在八十万寿时镌刻此宝的原因。在刻治“八徵耄念之宝”之同时,又刻治“自强不息”玺作为副章,其用意也显而易见。 乾隆鉴赏此卷在《石渠宝笈》初编中被列为上等。《石渠宝笈》初编著录书画,分别用鉴藏玺加以区别。上等者则钤以“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三玺。嘉庆鉴藏印嘉庆皇帝(1796-1820年)清仁宗嘉庆皇帝名颙琰,爱新觉罗氏。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年)十月六日生于圆明园天地一家春。清高宗乾隆皇帝第十五子,母贵妃魏佳氏。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被密建为皇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被正式立为皇太子。翌年正月初一日,受乾隆帝内禅,即帝位,年号嘉庆。即位之初,朝政仍被太上皇乾隆皇帝控制,颙琰暂时居住在毓庆宫。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帝死后,开始亲政。面对乾隆末年危机四伏的政局,嘉庆帝打出“咸与维新”的旗号,整饬内政,整肃纲纪。诛杀权臣和珅,罢黜、囚禁和坤亲信死党。诏求直言,广开言路,祛邪扶正,褒奖起复乾隆朝以言获罪的官员。诏罢贡献,黜奢崇俭。要求地方官员对民隐民情“纤悉无隐”,据实陈报,力戒欺隐、粉饰、怠惰之风。但其对内政的有限整顿,未能从根本上扭转清朝政局的颓败。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如火如荼。颙琰即位后,倾尽全力,大举围剿镇压川、楚、陕农民大起义。更易统兵大员,严惩镇压不力的将吏。严密军事部署,实行剿抚兼施的两手政策,分化瓦解起义军。实行寨堡团练的坚壁清野政策,割断了起义军与人民的联系。嘉庆十年(1805年),川、楚、陕农民起义被镇压,清统治力量也受到严重削弱。嘉庆十五年(1810年),镇压了爆发于东南海疆的蔡牵起义军。嘉庆十八年(1813年),北方爆发天理教起义,部分天理教徒,在太监接应下冲进皇宫,“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颙琰下诏罪已,同时严令对冲进皇宫的起义军血腥屠戮,无一幸免,并捕杀在城外的头目林清等。天理教起义被镇压。在对外交涉中,嘉庆帝力主严禁鸦片,对英国侵略者在沿海的骚扰活动保持了高度警惕性,对英国提出的帮助清朝镇压起义军,帮助澳门葡人抵御法国的居心叵测的要求,明智地严辞拒绝。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拒绝了英国提出的建立外交关系、开辟通商口岸、割让浙江沿海岛屿的要求。而闭关锁国的传统观念,也使其对外来事物采取盲目排斥态度。嘉庆帝在内乱频仍、外患渐逼中,倾力企图维护清王朝的稳定巩固,然而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趋势,使清王朝的败落于嘉庆末年已完全表面化,并从此日渐走向衰亡。嘉庆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颙琰卒于避暑山庄,年61岁。卒谥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庙号仁宗。咸丰帝即位,于“孝恭”前加上“光裕”二字。葬河北易县清西陵之昌陵。“石渠继鉴”宣统皇帝鉴藏印宣统皇帝(1909-1911年)清代最后一位皇帝名溥仪,爱新觉罗氏。光绪三十二年(丙午,1906年)正月十四日生于什刹海醇王府邸。生父为醇亲王载沣,生母苏完瓜尔佳氏。他一生几经波折,年仅4岁即被慈禧皇太后立为皇太子,在光绪皇帝逝后即帝位。他在位3年间,由载沣任摄政王。载沣摄政期间,在政治上罢免袁世凯,成立皇族内阁,继续加强满族贵族的统治;经济上,通过买办盛宣怀大借外债,以挽救清王朝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但终究挽救不了清王朝覆灭的命运。1911年,在辛亥革命的浪潮声中,由隆裕皇太后主持召开了御前会议,最后于1912年2月12日宣布宣统帝退位。此后,溥仪除1917年在张勋导演的复辟活动中当了13天的短命皇帝之外,大部分时间是以逊帝身份居住在紫禁城内,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这时期,他学习“四书”、“五经”,还请了外籍教师庄士敦讲授英文。1924年,冯玉祥利用直、奉军阀混战之机,发动“北京政变”,11月5日,将溥仪赶出了皇宫。溥仪出宫后先居住醇亲王府,后在天津张园度过了长达8年的寓公生活。这期间,随着年龄的增长,更由于随侍左右的清朝遗老、遗少的影响,溥仪逐渐滋生了对国民政府的刻骨仇恨,时刻梦想着复辟大清王朝,并为达到这一目的积极进行准备。1932年溥仪在日本侵略势力扶持下逃往长春,成立了伪满洲国。抗战胜利后,溥仪被苏联红军俘虏,后移送中国抚顺战犯管理所。在管理所人员的教育帮助下,溥仪对自已过去所犯的罪行有了反省和认识。他通过学习和改造,完成了从皇帝到公民的转变。1959年被中央人民政府首批特赦释放。1964年,溥仪在痛悔自己半生罪恶之余,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了长篇纪传作品《我的前半生》,出版后得到了广泛好评。同年,出席全国政协四届一次会议,并当选为政协委员。1967年,溥仪因病在北京去世,骨灰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1993年,根据其家属请求,移葬清西陵华龙陵园。“无逸斋精鉴玺”无逸斋位于紫禁城养心殿东院,溥仪在宫中居住时可能用于存放书画等艺术品,故有“无逸斋精鉴玺”之制作。宣统“无逸斋精鉴玺”共有两方,小朝廷时期,曾对收藏于宫内的古代书画进行过清点,钤盖“宣统御览之宝”、“宣统鉴赏”、“无逸斋精鉴玺”等玺。此玺即是其中之一,是鉴别清宫书画收藏的重要标志。“宣统鉴赏”题跋全卷有清高宗乾隆皇帝、北宋宰相蔡京、金元高僧溥光三人的题跋。乾隆御题乾隆五十一年(1786)御笔题诗,76岁。“江山千里望无垠,元气淋漓运以神。北宋院诚鲜二术,三唐法従弗多皴。可惊当世王和赵,已讶一堂君与臣。曷不自思作人者,尔时调鼎作何人。丙午新正月御题。”后隔水蔡京题跋蔡京(1047年2月14日-1126年8月11日),字元长,北宋宰相、书法家,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岭(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镇东宅村)人。先后四次任宰相,任期达17年,四起四落堪称古今第一人。存世书迹有《草堂诗题记》《节夫帖》《宫使帖》等。“政和三年闰四月一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溥光题跋溥光,金元时期僧人,俗姓李,字玄晖,号雪庵,大同(今属山西省)人。其善画山水,墨竹,擅真、行、草书,尤工大字。由赵孟頫推荐,拜昭文馆大学士,赐号玄悟大师。“予自志学之岁,获睹此卷,迄今已仅百过。其功夫巧密处,心目尚有不能周遍者,所谓一回拈出一回新也。又其设色鲜明,布置宏远,使王晋卿、赵千里见之,亦当短气。在古今丹青小景中,自可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耳。具眼知音之士,必以予言为不妄云。大德七年冬十二月才生魄昭文馆大学士雪庵溥光谨题。”“千里江山图”的名称从何而来?“青碌山水长卷”顾复《平生壮观》(康熙三十一年1692序)“设色山水一卷”宋荦《西陂类稿》(康熙五十年1711序)“千里江山图”乾隆内府《石渠宝笈》初编(乾隆十年,1745)王希孟王希孟(生卒年不详),北宋宫廷画家,关于他的生平及相关资料史籍上均无记载,所幸在其创作的《千里江山图》卷后有与他同时代的北宋徽宗时期著名权相蔡京的一段题跋,通过这段题跋,可以了解到一些关于他的信息。跋中所称政和三年(1113年)可能即《千里江山图》卷完成的年代,此时王希孟年18岁,如该图确是此年所作,则王希孟生年约在1095年。他约于16、17岁时进入画院作生徒,且原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后又进入文书库,并多次向徽宗皇帝赵佶献画,虽不甚工,但亦因显示出一定的才能而被徽宗看重,得徽宗亲授画技而终有所成就,绘出了《千里江山图》卷这一千古绝作。从《千里江山图》卷看,王希孟的绘画技法主要是继承了盛唐时期二李将军的青绿山水画法,并且在这一基础上有所变化,形成了较为新颖独特的青绿山水绘画技法的风格,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关于王希孟创作此图之后的事,在宋元时期的文字资料中都未见提及,只是在清康熙五十年(1711)宋荦的《西陂类稿·论画绝句》中载:“宣和供奉王希孟,天子亲传笔法精。进得一图身便死,空教肠断太师京。希孟天姿高妙,得徽宗秘传,经年作设色山水一卷进御,未几死,年二十余。其遗迹只此耳。”参考文献1、故宫博物院官网2、《林泉高致》,郭熙,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8月发布于 2021-05-29 13:57千里江山图千里江山图(书籍)山水画​赞同 16​​1 条评论​分享​喜欢​收藏​申请转载​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晓灵书屋公众号:xiaolingsh

该如何评价千里江山图? - 知乎

该如何评价千里江山图? - 知乎首页知乎知学堂发现等你来答​切换模式登录/注册绘画欣赏该如何评价千里江山图?尤其是感觉该作的设色在山水画中显得有些与众不同关注者371被浏览703,681关注问题​写回答​邀请回答​好问题 4​1 条评论​分享​63 个回答默认排序盐选推荐​知乎 官方账号​ 关注可以说,评价《千里江山图》和他的作者王希孟「天鹅绝唱」般的传奇经历是密不可分的。

一个少年短暂的一生,以其在十八岁时所绘的一幅今天看来依旧气势恢宏画作而流芳。他曾得宋徽宗亲授,他一生仅传世这一幅作品,这就是宋代的王希孟与他的《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长达 11.9 米,以一幅完整的绢幅表现千里江山壮阔之景——山峰层峦叠嶂,奔腾起伏;江水烟波浩渺,平远无尽。

山水间有屋舍村落、桥梁渡口、寺观塔刹、楼阁亭榭等,并描绘有众多人物活动,有行旅、幽居、捕鱼、观瀑、游玩等。

这幅画作继承和发展了唐代青绿山水画的技法,用笔精细,注重在青、绿颜色中寻求变化,古意与创造兼备,实景与想象并融,是存世青绿山水画中最具代表性和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一、天才画师的完美绝笔

王希孟是北宋宫廷画家。十八岁时在徽宗画院为生徒,后召入禁中文书库,得徽宗亲授,其后不到半年就以《千里江山图》进献。

画史文献没有王希孟的任何记载,《千里江山图》是他唯一的传世作品,清朝的宋荦推测他画完这件作品后「未几死,年二十余。」(《论画绝句》)

北宋 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 局部 绢本设色 51.5x1191.5cm 清宫旧藏

他的《千里江山图》,曾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武英殿的历代书画展中展出,也在 2017 年青绿山水画展中展出,每次展出都引得观者如云。

我们现在对王希孟的了解也仅仅限于,他是北宋时期一位非常年轻的画家,而他的名字在画史上是很少被提及的。通过这幅画末尾蔡京的题记,才知道原来画史上还有这么一个人。蔡京的题记里写到「政和三年闰四月八日赐。希孟年十八,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

在政和三年四月的时候,王希孟十八岁就被召入宋徽宗的内府作为学徒。宋徽宗很看重这个年轻人亲自来教授他技法。

王希孟曾经画过几幅作品,敬献给徽宗皇帝,但是徽宗皇帝都不满意。差不多过了半年的时间,他终于完成了这幅壮丽恢弘的《千里江山图》,再一次进献给宋徽宗。

徽宗看了以后非常的满意,并且还嘉奖他。最后徽宗把这幅画赐给了蔡京。蔡京在上面题记我们才了解到有关于王希孟的这么一点信息。

王希孟画了这幅《千里江山图》以后在画史上就默默无闻了,后来有学者推测,可能他很年轻的时候,可能不到 20 岁就去世了,但是他毕竟留下的《千里江山图》却是一个很壮丽、优秀的作品。

二、《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大概长 12 米,宽差不多有 50 多厘米,在中国古代山水画中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尺寸。

这幅画整个采用青绿山水的手法,非常细腻、精致地描绘了北宋时期的江南景色。我们能看到作者王希孟在这么年轻就已经有了那么高超的技艺,而且他能够控制这么恢弘的场面,这么大的画幅。

在画面上可以说它聚集了江南山水的方方面面。

北宋 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 局部

1、青绿山水

说起青绿山水,实际上它的发展历史,比我们熟知的水墨山水和浅绛山水要早很多。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一般是先有色彩为主的画幅,渐渐才出现了淡彩和水墨的画幅。

我们在南北朝时期的敦煌壁画和很多的石窟壁画上面,都可以看到早期以石青、石绿描绘山水的形象,这都可以认为是青绿山水的雏形。

渐渐的,唐朝以后青绿山成为宫廷绘画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品种,很多画家善于描绘青绿山水。因为宫廷贵族对山水的喜好,又加上宫廷绘画材料的昂贵,在宫廷中就形成了以青绿山水为主的山水表现形式。

青绿山水所用的材料大多是石青、石绿这样的矿物质颜料。它的颜色鲜艳、青翠,适合表现富丽堂皇的繁华春天的景色,很符合宫廷和贵族的审美要求。因此皇家的画家多描绘这种青绿的山水。

到了宋代以后,随着文人画的兴起,使中国的水墨山水融入到山水画创作中。到元朝以后,除了青绿山水以外,水墨和浅绛山水创作的力度就慢慢加重了。渐渐地形成了中国山水画独特的以水墨、浅绛以比较浅淡的颜色来展现文人山水中的萧疏旷远那种以墨代色的表现手法,青绿山水反而少了。

后代的画家在创作青绿山水的时候,由于材料昂贵,色彩不易得,所以在创作青绿山水的时候费用要高很多。这也是一个后来青绿山水少见的原因。

所以我们今天能看到的王希孟的这幅山水画,恰恰代表了两宋时期青绿山水创作的这个高峰。

2、画面内容

这幅画作非常的长,全长大概有 12 米,整个画幅描绘了连绵不断的群山、浩渺的江河,在山林坡岸、丛林中点缀楼台亭阁、茅屋村舍,还绘有水墨长桥,用行船商旅飞鸟等等这些景物进行细致的描绘和分割。

这些元素使得这幅画画面气象万千,并且有许许多多的精致、夺人眼球的地方。构图中疏密有致讲究变化,气势连贯。

下面我来说一下这幅画带给我的感受。

这么一幅很长很长的画卷,特别恰当地,展现出中国古人描写山水的那种江山卧游的情怀© 本内容版权为知乎及版权方所有,侵权必究发布于 2019-12-17 17:15​赞同 502​​2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知乎用户高清无码千里江山图在线看图地址:——————————————————————————————————上面这个404了,更新评论区地址:编辑于 2019-01-08 11:51​赞同 122​​22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千里江山图》赏析 - 中国书画网

《千里江山图》赏析 - 中国书画网

热门收索:

李虹霖

拍卖

秋拍

收藏

首页

艺术理论

艺术市场

传世书画

艺术家

当代书画

艺术商城

东方文房

中国书画网 > 传世书画 > 绘画 > 《千里江山图》赏析

《千里江山图》赏析

来源:中国书画网 作者:三少奶奶

《千里江山图》局部(一),宋代,王希孟,绢本设色,手卷,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千里江山图》局部(二),宋代,王希孟,绢本设色,手卷,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王希孟(1096年-1119年),北宋晚期中国画家,据《千里江山图》卷后蔡京题跋,知其18岁时为徽宗画院生徒,山水画创作曾得徽宗亲自指导, 在政和三年(1113年)之前,创作了这卷《千里江山图》,此后便无音讯,清人曾推测他完成此画后不久即去世。王希孟工山水,作品罕见,可以称得上中国绘 画引史上仅有的以一张画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王希孟十多岁入宫中“画学”为生徒,初未甚工,宋徽宗赵佶时系图画院学生,后召 入禁中文书库,曾奉事徽宗左右,但宋徽宗慧眼独具:“其性可教”,于是亲授其法,经赵佶亲授指点笔墨技法,艺精进,画遂超越矩度;1113年4月,王希孟 用了半年时间终于绘成名垂千古之鸿篇杰作《千里江山图》卷,时年仅十八岁,此外再没有关于他的记述,不久就早逝。

王希孟画像

      《千里江山图》为中国北宋青绿山水画作品,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作者王希孟18岁为北宋画院学生,后召入禁中文书库,曾得到宋徽宗赵佶的亲自传授,半年 后即创作了《千里江山图》。作者以“咫尺有千里之趣”的表现手法和精密的笔法,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画面千山万壑争雄兢秀,江河交错,烟波浩淼,气势十 分雄伟壮丽。 作为中国古代青绿山水画的巅峰之作,《千里江山图》以长卷形式,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冈峦和浩淼的江河湖水,于山岭、坡岸、水际中布置、点缀亭台楼阁、茅居村 舍,水磨长桥及捕鱼、驶船、行旅、飞鸟等,描绘精细,意态生动。景物繁多,气象万千,构图于疏密之中讲求变化,气势连贯,以披麻与斧劈皴相合,表现山石的 肌理脉络和明暗变化;设色匀净清丽,于青绿中间以赭色,富有变化和装饰性。作品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恢宏,充分表现了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

《千里江山图》局部大图(一),宋代,王希孟,绢本设色,手卷,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千里江山图》局部大图(二),宋代,王希孟,绢本设色,手卷,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千里江山图》局部大图(三),宋代,王希孟,绢本设色,手卷,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千里江山图》的作者王希孟以“咫尺有千里之趣”的表现手法和精密的笔法,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画面千山万壑争雄兢秀,江河交错,烟波浩淼,气势十分雄 伟壮丽。山间巉岩飞泉,瓦房茅舍,苍松修竹,绿柳红花点缀其间。山与溪水、江湖之间,渔村野渡、水榭长桥,应有尽有,令人目不暇接。在运笔上,作者继承了 传统青绿山水画法,更趋细腻严谨,点画晕染均能一丝不苟,人物虽小如豆,却形象动态鲜明逼真。

      《千里江山图》中的万顷碧波,皆一笔一笔画出。渔舟游船,荡漾其间,使画面平添动感。在用色上,作者于单纯的青绿色中求变化,有的浑厚,有的轻盈,间以赭 色为衬托,使画面层次分明,鲜艳如宝石之光,灿烂夺目。布局交替采用深远、高远、平远的构图法则,撷取不同视角以展现千里江山之胜。此图无作者款印。清初 梁清标签题为王希孟作。

《千里江山图》局部大图(四),宋代,王希孟,绢本设色,手卷,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千里江山图》局部大图(五),宋代,王希孟,绢本设色,手卷,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千里江山图》局部大图(六),宋代,王希孟,绢本设色,手卷,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千里江山图》局部大图(七),宋代,王希孟,绢本设色,手卷,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千里江山图》画卷后有宋代蔡京、元代溥光和尚二跋,钤“缉熙殿宝”、“乾隆御览之宝”等印二十八方。经宋代蔡京、内府,元代溥光,清内府等收藏,《石 渠宝笈初编》等著录。《千里江山图》为中国北宋青绿山水画作品。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作者王希孟,王希孟18岁为北宋画院学生,後召入禁中文书库,曾得 到宋徽宗赵佶的亲自传授,半年後即创作了《千里江山图》。惜年寿不永,20馀岁即去世,是一位天才而又不幸早亡的优秀青年画家。

  《千里 江山图》中描写岗峦起伏的群山和烟波浩淼的江湖。依山临水,布置以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并穿插捕鱼、驶船、行路、赶脚、游玩等人物活 动。形像精细,刻画入微,人物虽细小如豆,而意态栩栩如生,飞鸟虽轻轻一点,却具翱翔之势。山石皴法以披麻与斧劈相结合,综合了南、北两派的特长。设色继 承了唐以来的青绿画法,于单纯统一的蓝绿色调中求变化。用赭色为衬托,使石青,石绿颜色在对比中更加鲜亮夺目。

  《千里江山图》整个画面 雄浑壮阔,气势磅礴,充满著浓郁的生活气息,将自然山水,描绘得如锦似绣,分外秀丽壮美,是一幅既写实又富理想的山水画作品,全图既壮阔雄浑而又细腻精 到,不愧是青绿山水画中的一幅巨制杰作。卷後有当时蔡京的题跋:“政和三年闰四月八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 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证明此画是真迹无疑。

《千里江山图》局部大图(八),宋代,王希孟,绢本设色,手卷,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千里江山图》局部大图(九),宋代,王希孟,绢本设色,手卷,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千里江山图》局部大图(十),宋代,王希孟,绢本设色,手卷,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千里江山图》局部大图(十一),宋代,王希孟,绢本设色,手卷,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千里江山图》局部大图(十二),宋代,王希孟,绢本设色,手卷,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千里江山图》局部大图(十三),宋代,王希孟,绢本设色,手卷,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千里江山图》画卷表现了绵亘山势,幽岩深谷,高峰平坡,流溪飞泉,水村野市,渔船游艇,桥梁水车,茅蓬楼阁,以及捕鱼、游赏、行旅、呼渡等人物的活 动。全面继承了隋唐以来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突出石青石绿的厚重,苍翠效果,使画面爽朗富丽。水、天、树、石间,用掺粉加赭的色泽渲染。用勾勒画轮廓,也 间以没骨法画树干,用皴点画山坡,丰富了青绿山水的表现力。人物活动栩栩如生。充满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境界的向往。

  《千里江山图》绢本大 手卷,青绿设色。画面上江水浩荡,浩渺天际,应是南方水色;而群山起伏,略少平原,危峰高耸,岩断崖,却是北方山景。构图上充分运用“平远”、“高远”、 “深远”的结合,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崇山峻岭,岗阜幽壑,飞瀑激流,树丛竹林以及人类的创造:亭台水榭,寺观庄院,舟楫亭桥,村落水碾等等,以及难 以计数、各行其是的众人,是那么的繁复而又融洽。

  全图刻画工细,水面满勾峰头纹,无一笔懈怠。众物皆合比例、透视,布置合理。而山石则 以大青绿设色,也就是在勾、皴后,先以赭石铺底,然后上石青石绿,层层叠加。石青石绿是矿物颜料,本来覆盖性就很强,经层层叠加,质感凝重,与整幅画的墨 青、墨绿基调浑然一体,鲜艳而不媚俗。虽然不似金碧山水那样勾金线,却依然感觉满幅富丽堂皇,这也就是此图较之前唐的青绿山水更趋成熟之处。

  《千里江山图》辗转流传至今已有八九百年,画作历经沧桑,保存有大量的珍贵印迹。为了将国宝继续传承下去,经故宫博物院首次以全卷原作授权,甄选300年老字号“荣宝斋”按照原作1:1高仿的高仿版《千里江山图》珍贵发行。

《千里江山图》局部大图(十四),宋代,王希孟,绢本设色,手卷,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千里江山图》局部大图(十五),宋代,王希孟,绢本设色,手卷,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千里江山图》局部大图(十六),宋代,王希孟,绢本设色,手卷,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千里江山图》局部大图(十七),宋代,王希孟,绢本设色,手卷,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收藏本站

主编信箱:shwbjb@zgzyw.com    联系电话:18701276487版权所有:Copyright 2004-2021 中國書畫網 CHINA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NET

扫一扫 求关注

《千里江山图》赏析 - 知乎

《千里江山图》赏析 - 知乎切换模式写文章登录/注册《千里江山图》赏析Tricia三月,浙江美术馆展出《千里江山图》(复刻)。在中国十大名画中其中有两幅是诞生于宋朝,一副是展现世俗繁华的《清明上河图》(张择端),另一幅是为锦绣河山颂唱的《千里江山图》。《千里江山图》是北宋天才作家王希孟在18岁时所作的传世之作。北宋蔡京题《千里江山图》跋文:政和三年闰四月八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事在作之而已。[4]当时的皇帝宋徽宗终日沉迷于书法和绘画,是出了名的“不爱江山爱丹青”,宋徽宗为了培养绘画人才,创办了一所专门,培养画学生的学校——“画学”,相当于官办美术学校,那些从画学里出来的尖子生,可以顺利进入翰林图画院,王希孟毕业后则被分配到了文书库去抄账、编目。年少气盛的他自然心有不甘,频频作画进献,希望引起徽宗注意。或许是被希孟的执着勤奋打动,徽宗便对其亲自教授。18岁时,王希孟仅用了半年时间便创作出了这幅《千里江山图》。 王希孟的人生扑朔迷离,据故宫博物院前副院长、书画鉴定家杨新在其《关于千里江山图》一文中所述,《千里江山图》并无作者款印。仅从卷后隔水黄绫上蔡京的题跋中才知道这一巨制的作者叫希孟。清初梁清标的标签上及宋荦的 《论画绝句》 中才提出希孟姓 “ 王” 。宋诗说: “ 宣和供奉王希孟, 天子亲传笔法精。进得一图身便死, 空教肠断太师京。” 附注云: “ 希孟天姿高妙, 得徽宗密传, 经年作设色山水一卷进御, 未几死, 年二十余, 其遗迹只此耳…… ”王希孟创作出这幅《千里江山图》,此外再没有关于他的记述,惜年寿不永,20余岁即去世,《千里江山图》是王希孟的"千古绝唱"。作者以“咫尺千里之趣”的表现手法震撼世人。画卷长达12米,鼎鼎大名的《清明上河图》不过也才5米有余,画中的细节也让人叹为观止:水榭亭台精致唯美,米粒大的人物意态却栩栩如生,飞鸟虽轻轻一点,却具翱翔之势。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全图可谓既壮阔雄浑,又细腻精到。和一般传统的水墨画不同。《千里江山图》是青绿山水的巅峰之作,画中采用了大量的石青,石绿等矿物质颜料,使整个画面呈现青绿色调,给人以美的享受。《千里江山图》被誉为故宫的镇馆之宝,自上世纪以来仅展出过五次,这次以1:1的比例高清打印作品在浙江美术馆展出,有幸驻足于作品前能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成稳,傲骨以及”心中若能有丘壑,下笔方能汇山河”的胸怀!堪称宋代版的“航拍中国”宋代郭熙的《林泉高致》写道,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深远、平远三者其一做到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范宽用高远完成了《溪山行旅图》,王蒙用深远完成了《青卞隐居图》,倪瓒用平远完成了《渔庄秋霁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三者皆具。图 13《千里江山图》(局部-高远)从山脚向上望去,山峦雄峰,就像一个巨人一样横亘在面前,我们感叹山之高大,人之渺小,我们折服于大自然神奇的力量,这就是他的高远,强调的是山的高度。图 14《千里江山图》(局部-深远)层峦叠嶂的山一眼望不到尽头,疯长的树林,隐秘的房屋,这山林中似乎有太多的秘密等待我们去发现,这就是他的“深远”,强调的是山的“深度”。图 15《千里江山图》(局部-平远)站在山顶上,一眼望去远山如眉,开阔明亮,隔着江我们好像能看到远处的群山和地平线连成一片,渐渐消失在雾霭烟云中,这就是他的“平远”,强调的是山的广度。皴法。皴法是中国画里面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法,用来表现山石,峰峦或者树木表皮的脉络纹理,它通过毛笔运行的这种方式来表现山石的阴暗面,所以让人觉得画面有一种立体的感觉。图 16《千里江山图》(局部) 图 17《春山行旅图》(局部)我们把《千里江山图》和唐代李昭通的《春山行旅图》来做对比,就能够很明显地体现皴法地效果,同时我们今天看很多山水画也能够通过皴法来判断是哪些地方的山水。比如李唐的《万壑松风图》,他用的是斧劈皴,你会感觉岩石就先隔壁斧头劈开一样,棱角锐利,这种皴法通常是用来描绘北方山水的那种山石的硬朗凝重,而黄公望使用披麻皴,这种皴法用来表现江南平缓细腻的土质纹理,甚至有一些艺术家因为创造了新的皴法而知名,因此对于这些文人墨客而言,这些笔墨痕迹是极为重要的。王希孟在《千里江山图》使用了大量的皴法,山峦山头是一种皴法,山坡山脚使用的是另一种皴法,山崖岩石还有一种皴法,另外在描述山野路径的时候他还用了皴线排叠的方式。其实这些对于王希孟而言并没有什么在意的,他要的重彩,于是你就会看见他用厚重的石青石绿来上色,颜色厚涂,层层提亮,在王希孟之后再也没有人像他这样为了追求光感和色彩,不惜牺牲文人引以为豪的笔墨痕迹。开卷一座山峰直插云霄,像一个高昂的音符,然后丘陵连绵,掩映着亭台舞榭,隔着水对岸群峰秀起,越来越想紧凑的音符。图 18、19《千里江山图》(局部)一座跨江大桥连接起了两岸,远处烟波浩渺,渐入佳境,山峦越来越密,山峰越来越高,在深山中我们看见了渔村人家,看见了瀑布溪流,看见了白衣隐士,看见了回转的小桥,走到悬崖边,以为无路可走时,对岸的一艘船给了我们新的希望。山路或平坦或崎岖,我们看到这一段群峰的参差,就好像音乐的节奏一样,在变换中不断加快,然后在全卷的最高峰达到最高潮。从其取得山路中走出,登山小船来到了对岸房屋错落有致,饮食惬意淡然,在翻山越岭中且行且赏,来到了画卷的最末端,高耸的秀峰仿佛和开头的音符遥遥呼应仿佛就在预示着,人生应该在最精彩的时候落幕。正如黄小波在《黄金年代》中所说,“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一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声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才过21岁生日的时候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有多少人在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时候也是这么觉得,后来离开校园进入社会,到三十岁、四十岁、到半截身子入土,锤子不停地敲打着伤痕累累的身体,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有人说王希孟是因为画这幅作品所累,英年早逝;也有人猜测《千里江山图》是王希孟根据孟浩然的一首《彭蠡湖中看庐山》的诗而画的经典之作。其实一幅画,画里画外故事很多,看画是看景色,也是读故事,悟道理。让我们走进艺术,看懂艺术。发布于 2022-06-28 11:08千里江山千里江山图赏析​赞同 51​​4 条评论​分享​喜欢​收藏​申请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故宫名画记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故宫名画记

搜作品

搜作品

搜画家

搜画派

搜文章

<

>

1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

宋代,

王希孟作 ,绢本 ,设色,纵51.5cm,横1,191.5cm

  《千里江山图》卷,北宋,王希孟作,绢本,设色,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

  《千里江山图》卷是北宋画家王希孟传世的唯一作品。此图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画面上峰峦起伏绵延,江河烟波浩淼,气象万千,壮丽恢弘。山间高崖飞瀑,曲径通幽,房舍屋宇点缀其间,绿柳红花,长松修竹,景色秀丽。山水间野渡渔村、水榭楼台、茅屋草舍、水磨长桥各依地势、环境而设,与山川湖泊相辉映。此卷以概括精练的手法、绚丽的色彩和工细的笔致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一向被视为宋代青绿山水中的巨制杰构。

  画家在构图上充分利用传统的长卷形式所具有的多点透视之特点,在十余米的巨幅长卷中将景物大致分为六部分,每部分均以山体为主要表现对象,各部分之间或以长桥相连,或以流水沟通,使各段山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巧妙地连成一体,达到了步移景异的艺术效果。高远、深远、平远多种构图方式的穿插使用更使画面跌宕起伏,富有强烈的韵律感,引人入胜。

  《千里江山图》卷在设色和用笔上继承了传统的“青绿法”,即以石青、石绿等矿物质为主要颜料,敷色夸张,具有一定的装饰性,被称为“青绿山水”。此种表现方法是我国山水画技法中发展较早的一种,在隋唐时期如展子虔、李思训、李昭道等许多画家均擅长青绿山水画。纵观宋代画坛,虽然也有一些画家用此法创作,但从目前存世作品看,尚无一件可以超越《千里江山图》卷。王希孟在继承前法的基础上,表现出更趋细腻的画风,体现了北宋院画工整严谨的时代风格。此图用笔精当,一点一画均无败笔。人物虽细小如豆,却动态鲜明。微波水纹均一笔笔画出,渔舟游船荡曳其间,使画面平添动感。综观全幅,又不失雄阔的境界和恢宏的气势,远观近睹均令人折服。在用色上,画家于单调的蓝绿色中求变化,虽然以青绿为主色调,但在施色时注重手法的变化,色彩或浑厚,或轻盈,间以赭色为衬,使画面层次分明,色如宝石,光彩夺目。元代著名书法家溥光对此卷推崇备至,在卷后题跋中赞道:“在古今丹青小景中,自可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耳。”此论可谓公允之见。

  从此卷所描绘的景物看,系以南方清丽秀润的山水为主体,在部分山峦的表现上加进了一些北方山水的特征,可谓集南北山水于一体的精心之作。从画面表现的建筑形式以及江南水乡的生活场景、生产劳作使用的工具等方面看,画家对江南地区有着较为深刻的了解,其艺术创作当来源于生活,而王希孟于18岁时即创作出如此宏幅巨制,不可能没有深厚的生活积累,由此笔者推测,画家王希孟应是江南人,至于具体籍贯便无从知晓了。

撰稿人:马季戈

查看细节加入收藏

作家王希孟简介

王希孟(生卒年不详),北宋宫廷画家,关于他的生平及相关资料史籍上均无记载,这种情况在历代宫廷画家中是较常见的。所幸在其创作的《千里江山图》卷后有与他同时代的北宋徽宗时期著名权相蔡京的一段题跋,为我们今天的研究保留了一点可贵的资料。跋云:“政和三年四月八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通过蔡京这段题跋,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关于王希孟的信息。跋中所称政和三年(1113年)可能即《千里江山图》卷完成的年代,此时王希孟年18岁,如该图确是此年所作,则王希孟生年约在1095年。他约于16、17岁时进入画院作生徒,且原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后又进入文书库,并多次向徽宗皇帝献画,虽不甚工,但亦因显示出一定的才能而被徽宗看重,得徽宗亲授画技而终有所成就,绘出了《千里江山图》卷这一千古绝作。从《千里江山图》卷看,王希孟的绘画技法主要是继承了盛唐时期二李将军的青绿山水画法,并且在这一基础上有所变化,形成了较为新颖独特的青绿山水绘画技法的风格,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关于王希孟创作此图之后的事,在宋元时期的文字资料中都未见提及,只是在清代宋荦《论画绝句》的附注中说,王希孟完成此卷后不久便溘然离世了。此说虽不知根据来源,但从后世流传的作品中再未见王希孟之作、且未见任何文字记载这了的这幅独步当世、且后无来者的绝世珍品——《千里江山图》卷,确是艺林之幸事。

作家详情

相关文章

相关视频

相关推荐

版权所有:故宫博物院  如需下载或利用画作高清影像请联系故宫博物院

关于名画记|全部作品|使用帮助

|版权声明

|影像授权

Copyright © 2015-现在 故宫博物院.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67311号-1    版权所有:故宫博物院    合作伙伴:    技术支持:Glaer光蓝

《千里江山图》画作内容 作品赏析 艺术特色 整体评价 - 知乎

《千里江山图》画作内容 作品赏析 艺术特色 整体评价 - 知乎首发于中国美术史切换模式写文章登录/注册《千里江山图》画作内容 作品赏析 艺术特色 整体评价叮咚艺术中外美术史 绘画鉴赏 微阅读宋代绘画全面繁荣,山水画的发展也尤为繁盛。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是该时期的代表作品。 《千里江山图》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冈峦以及浩淼的江河湖水,在山岭、坡岸、水际中又布置点缀亭台楼阁、茅屋村舍,小桥渔舟,景物繁多,以“咫尺有千里之趣”的表现手法和精密的笔法,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全卷大概可以分为三个段落,各段落之间衔接巧妙,过渡自然。开首高山之巅直入云霄,其后丘陵连绵,崇山峻岭,移步换景,渐入佳境。从前景山峦村居起势,隔岸画群峰秀起,两翼伸展渐缓,与起势的山峦遥遥相对,起到精美的承接作用。通向第二段美景的跨江大桥蔚为壮观,木质结构梁柱,下有三十二蹬,中间建有宫殿式的两层楼阁,宛如一道彩虹,十分壮观。此段群峰参差节奏频率明显加强,紧接着峰势向左回旋, 平坡伸延,直探入江中的琼岛把气势伸展开去,然后画近景山峦和江渚渔村与琼岛相连接。第三段一转前段的曲折紧张,节奏平缓,瞬间消除紧张气氛。画中一小岛,岛下平铺着渔村,渔舟点点,使开起之势下转,起到承接作用。卷左下部画近景坡岸与之相连接,起到转接作用。卷左尾部画突起的秀峰,其势向上伸过江面和远山,结住了开起之势,并总结全卷。作品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恢宏,充分表现了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 《千里江山图》是绢本青绿设色长卷作品。构图周密,运用高远、深远、平远多种构图方式的穿插使用使画面跌宕起伏,富有强烈的韵律感,引人入胜。画面采用了散点透视法,灵活地体现了“景随步移”的艺术效果,将不同视点的印象统一起来,巧妙地组织了空间。在设色和笔法上继承了隋唐以来的“青绿山水”画法,即以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为主,设色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并作适当夸张。皴法以披麻皴与斧劈皴相合,表现山石的肌理脉络和明暗变化。在刻画形象轮廓也融汇了其他技法,如树干用没骨法,屋宇用界画,远山有写意用笔,山坡有效法和点染。在描绘对象时,用笔十分精细,一丝不苟, 人物虽小,却形象动态鲜明逼真,众多的桥梁、船只、房屋、水榭、形制和位置都不尽相同。毫无繁复之感。 该作品为中国北宋青绿山水画佳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千里江山图》作品赏析【作品背景】:宋代绘画全面繁荣,山水画的发展也尤为繁盛。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是其中的代表作。【作品内容】:作品将画面分三段,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冈峦以及浩淼的江河湖水,在山岭、坡岸、水际中又布置点缀亭台楼阁、茅屋村舍,小桥渔舟,景物繁多。作品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恢宏,充分表现了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艺术特色】:作品是绢本青绿设色长卷形式,在构图上,采用深远、高远、平远的构图法则,撷取不同视角以展现千里江山之胜。采用了散点透视法,巧妙地组织空间。在用色上,画家继承了传统青绿山水画法,设色匀净清丽,富有变化和装饰性。在笔法上,皴法以披麻皴与斧劈皴相合,表现山石的肌理脉络和明暗变化。描绘对象时,用笔十分精细,人物虽小,却形象动态鲜明逼真。【整体评价】:《千里江山图》为中国北宋青绿山水画佳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编辑于 2023-03-28 18:50・IP 属地北京千里江山图中国美术史​赞同 202​​17 条评论​分享​喜欢​收藏​申请转载​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中国美术史分享中国美术

千里江山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_百度百科

千里江山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_百度百科

Beta

進入詞條

清除歷史記錄關閉

千里江山圖是一個多義詞,請在下列義項上選擇瀏覽(共13個義項)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同名郵票

▪南宋江參創作絹本水墨畫

▪孫甘露著長篇小説

▪作家眼神正直的大妹子所著小説

▪舞蹈詩劇《只此青綠》組成部分

▪大型交響音畫

▪張大千仿王希孟作品

▪張默聞作詞歌曲

▪白誠編劇的電影

▪電視劇

▪王曉鷹導演的話劇

▪廣播劇

全部展開

收起

反饋

分享

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https://baike.baidu.hk/item/千里江山圖/386355

複製

複製成功

千里江山圖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鎖定

《千里江山圖》是北宋王希孟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指出,《千里江山圖》的主要取景地是廬山和鄱陽湖。

[7] 

該作品以長卷形式,立足傳統,畫面細緻入微,煙波浩渺的江河、層巒起伏的羣山構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圖,漁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長橋等靜景穿插捕魚、駛船、遊玩、趕集等動景,動靜結合恰到好處。在該作品人物的刻畫上,極其精細入微,意態栩栩如生,飛鳥用筆輕輕一點,具展翅翱翔之態。《千里江山圖》畫卷,不僅代表着青綠山水發展的里程;而且,集北宋以來水墨山水之大成,並將創作者的情感付諸創作之中。《千里江山圖》雖屬於寫意之作,但不乏工美佳作,表現了青年畫傢俱有嚴謹的生活態度。《千里江山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1] 

中文名

千里江山圖

外文名

Thousand miles of mountains and rivers

作    者

王希孟

創作年代

北宋

規    格

縱51.5cm;橫1191.5cm

畫作類型

古代書畫

材    質

絹本

級    別

一級文物

現收藏地

北京故宮博物院

目錄

1

畫作簡介

2

創作背景

3

藝術鑑賞

主題

構圖

技法

4

取景原型

5

作品評價

6

後世影響

繪畫影響

衍生作品

7

歷史傳承

8

重要展覽

9

作者簡介

千里江山圖畫作簡介

《千里江山圖》(全景圖)

《千里江山圖》用一幅整絹畫成,無作者款印,有清弘曆(乾隆)題詩,後隔水有宋朝蔡京的跋一,尾紙有元朝李溥光的題一。打開卷軸包首,引首即可見硃紅印章數枚,以及卷首題詩。開首高山之巔直入雲霄,其後丘陵連綿,崇山峻嶺,移步換景,漸入佳境。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畫家筆下應運而生,從前景山巒村居起勢,隔岸畫羣峯秀起,兩翼伸展漸緩,與起勢的山巒遙遙相對,起到精美的承接作用。峯巒左下方一橫跨江面的大橋,並與下一組景物相銜接。翻過兩重山可見幽深的宅邸,處處可見着白衣的隱士,且走且停,似在賦詩似在作曲,繼續前行,又是一座橋,此橋雖跨度不大,卻在橋上修建涼亭。繼續向前便臨江了。遠景煙波浩渺,層巒起伏,猶如仙境。登岸後,懸崖山路九曲盤旋通向深處的庭院。山間瀑布,掛掛濺瀉,複流大江。從高遠至深遠之景,引人入勝。山巒平緩處是一座宏偉的跨江大橋。通向第二段美景的跨江大橋蔚為壯觀,木質結構樑柱,下有三十二蹬,中間建有宮殿式的兩層樓閣,宛如一道彩虹,十分壯觀。此段羣峯參差節奏頻率明顯加強,緊接着峯勢向左迴旋,平坡伸延,直探入江中的瓊島把氣勢伸展開去,然後畫近景山巒和江渚漁村與瓊島相連接。與此相連的又是亭亭玉立的羣峯,卷前題詩山中村莊座座古樸的小橋,帶有涼亭的橋,簇擁着全卷的高峯,似直插天際,達到高潮。高峯左邊的峯巒,與深入畫裏的曲折江流相映成趣,起到了迴轉的作用,成為第二段的結處。漫步於此處,意味無窮。由跨江大橋踏上岸,兩邊排列着建築,翻過高山,走過山谷,再爬上高山可見一處平原,村落房屋錯落有致。平原邊的懸崖頗具險勢,但另一面的高山又給了村莊無比安全感。但此村落貌似是孤立的,並不能通往下一處,返回原來的小路且賞且行。山谷中的村落,河灘上的漁船,逍遙的隱居生活,招來船家繼續前行。舟在水中,可見隔水兩山遙相呼應,似是隔着銀河的牛郎織女,雖盡力向對方傾斜着,卻難以碰觸。岸上一片綠色的平地生機盎然,岸邊星星點點的漁船,似乎傳來了漁翁的吆喝。翻山越嶺跋涉,才站到巔峯之下。雖有攀登之情,卻難有攀登之勇。第三段一轉前段的曲折緊張,節奏平緩,瞬間消除緊張氣氛。畫中一小島,島下平鋪着漁村,漁舟點點,使開起之勢下轉,起到承接作用。卷左下部畫近景坡岸與之相連接,起到轉接作用。卷左尾部畫突起的秀峯,其勢向上伸過江面和遠山,結住了開起之勢,並總結全卷。

[2] 

千里江山圖創作背景

北宋末期,宋金形成軍事對峙之勢,北宋的王室衰微,國土淪喪,民不聊生,在朝野內外形成了一股強勁的愛國主義力量。其中,以青年學生為主流的愛國力量在崛起,但是,面對朝廷軟弱無力的政治、軍事,他們僅僅將富國強兵以收復山河的理想寄託在自己的藝術文化創造中。

[1] 

自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將軍權和政權分離之後,就進入了文治社會,文人地位很高。再加上漢代以來逐漸發展起來的教育,以及宋代出現的印刷術,都影響了文人藝術創作的主題。繪畫從解答“人與社會”的問題,轉向瞭解答“人與自然”的問題。徽宗作為帝王,改變了宮廷畫家的社會身份;他作為藝術創作的統領者,對繪畫有着直接而明確的要求,作為畫家的徽宗,從不放任宮廷畫家自由創作,他對宮廷畫家在形式和趣味上,都有嚴格的要求。徽宗的審美情趣,即成為決定藝術風格的絕對標準,宮廷畫家創作的藝術作品,在題材和表現技法等方面,都要符合其審美趣味和傾向。

[3] 

畫學是宋徽宗於崇寧三年(1104 年)設立的宮廷繪畫教育機構,後歸屬翰林院圖畫局。王希孟以宮廷畫家的身份,創作了《千里江山圖》。

[4] 

千里江山圖藝術鑑賞

千里江山圖主題

人與自然和諧共存人類理想的人居環境,是天人混沌一體的共存關係,它已存在於中國人內心深處和傳承積澱文化深處,並用山水畫的表現形式呈現出,也決定了人們選擇人居環境的導向。古人也早已給出“天人合一”的答案,“道法自然”的人與自然和諧關係,追求優美、賞心悦目的自然和人為環境的思想始終包含在山水畫的思想中。1、山水畫卷,體現大眾生理上的庇護:人為了生存需要取食、繁衍後代,所以,靠安全的棲息地以及防禦庇護的手段獲取生存有利的資源。長此以往,人的生存發展對人居環境的選擇做出優劣評價,並創造出適宜人居住的良好環境。選擇可庇護、捍衞的領地,安全、穩定的生產條件是建造聚居環境考慮的原則。

《千里江山圖》(局部)

2、山水畫卷,體現心理上的可遊可居:中國傳統宇宙觀、自然觀、山水觀、環境觀、審美觀與中國山水畫不謀而合、相輔相成、互為體系,將自然生態環境、人為環境以及景觀的視覺環境等做了統一考慮。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在山水組合間充分展現了“道遊於藝,藝合乎於道”“居——遊”在構圖中的畫中視線、“線性的畫面結構”;“高遠”、“平遠”、“深遠”的空間;“以大觀小”的山水法則;以亭台、樓閣、茅屋和人意象化的符號(如塔、廟等)。“可遊可居”思想境界,意味着人居景觀環境的建構,是人與物生存空間、人與人生活空間、人與自然和諧的關係在山水畫中的體現。人在環境中可走、可看、可望,方為“遊”,樂享起中。所謂“居”,是人在地域環境下的長期生活感受,以使“萬物與‘我’為一”的和諧,而達到“乘物以遊心”強力的內心感受。中國山水畫中,體現了可居可遊的思想,和理想人居環境。

[5] 

刻畫自然從《千里江山圖》的青綠山水的呈現,能窺得宋代皇室對長壽的追求。 道教所崇尚的養生觀念和修仙長生契合了皇室的需求。在青綠山水中,運用石青、石綠等現實中看不到的色彩對實際的山水進行加工,一定程度上展現了人們想象中的珍藏着長壽秘密的海外仙山。該畫卷的自然景色描繪得細緻真實,與人的活動也結合得更加緊密,展現了較廣闊的社會生活面。畫面着意刻劃的自然景色,既概括地表現了山勢綿亙、水天一色的浩森氣象,又精心地勾畫了幽巖邃谷、高峯平坡、流溪飛泉、波濤煙靄等自然界變幻無窮的狀態,使千里江山既開闊無垠,又曲折入微,充分地顯示了祖國山河的壯麗多姿。

[6] 

勞作畫卷中各式各樣的船倚靠在江邊,顯得尤為密集,遊船、客船、貨船等應有盡有,有的在港口停泊,有的裝滿糧食貨物,還有專門的縴夫和船伕負責拉運、撐船。也有撒網、插秧播種、庭院修建打掃等百姓日常勞作生活場景的細緻描繪。山河交織,幅員遼闊,山林間溪流林木相伴,松柏高高低低、錯落有致,村落星星點點,水路快捷暢通,百姓怡然自得,一片祥和。

[9] 

千里江山圖構圖

《千里江山圖》畫卷構圖周密,色彩絢麗,用筆精細,成功地採用了散點透視法,將主題分成六段,各段均以綿延的山體為主要表現對象,自然而連貫。或以長橋相連,或以流水貫通,使各段山水既相對獨立,又相互關聯,巧妙地連成一體,靈活地體現了“景隨步移”的藝術效果,將不同視點的印象統一起來,巧妙地組織了空間。《千里江山圖》在構圖上,取平遠之勢。此外,高遠、深遠、平遠多種構圖方式的穿插使用更使畫面跌宕起伏,富有強烈的韻律感,引人入勝。畫面氣象恢宏壯觀,江山千里,蒼蒼莽莽,浩浩無涯,可謂名實相符。畫中千山萬壑,星羅棋佈,大小高平,爭雄競秀,重重疊疊,俱浸於大江之中。山間高崖萬丈瀑布直下,曲徑通幽,房舍屋宇點綴其間,綠柳紅花,長松修竹,景色秀麗。山水間野渡漁村、水榭樓台,水磨長橋各依地勢,與山川湖泊相輝映。或見亂岡如積,島嶼相疊;或見汀渚綿延,羣峯聳立;又或大江曠遠,水天相接,長橋如帶,巒岫岡勢;或低坡遠處,淡嶺遙設;或秀巖崚嶒,映帶不絕。其山間嶺上,有竹籬茅舍,莊園寺觀,道路相通,皆可行、可望、可遊、可居。其間人物如蟻,不可勝數。論山河壯觀雄偉之表現,前無古人。

[4] 

《千里江山圖》的空間處理是有主次的,結合手卷畫所特有的觀賞方式,觀者在展卷的過程中,每一段畫面都有各自的亮點,每一段都可以成為獨立完整的畫面,而縱觀全局,最大的亮點便是畫卷中段的主山峯,圖3高聳的山峯逼近畫面頂端,山體層層疊疊,刻畫精細,設色也比周圍的岡阜林壑更加鮮亮,視覺效果十分突出,如“大山堂堂,為眾山之王,所以分佈,以次岡阜林壑,為遠近大小之宗主也”。通過這樣的空間處理,體現出很強的節奏感和秩序感,也體現出徽宗“豐亨豫大”的帝王追求。《千里江山圖》全卷可分為六段,第一段兩組高低錯落的山巒以木橋相連,遠處江面平遠開闊;第二段山勢漸起,山體之間參差交互,山路曲折,水流蜿蜒,村居隱於山間;第三段山勢漸高,與第二段以長橋廊相連,羣山連綿,水岸蜿蜒,主山之間山路蜿蜒至深處,迷茫幽深;第四段高山聳立,山巒層疊,瀑布懸垂;第五段山勢逐漸回落,山間似乎有煙霧,迷迷茫茫;第六段卷尾,山勢又漸起,與卷首羣山遙相呼應,開闊的江面似乎也與卷首相連,形成循環之勢。

[10] 

千里江山圖技法

《千里江山圖》雖然歷千年之久,部分顏色已經脱落,但是其畫法仍然清晰可辨,並突出顯示了礦物質石色的富麗裝飾效果。山石之畫法,是先用濃、淡線條勾出輪廓,再以柔潤而長短不一的線條加皴,峯頂皴法似荷葉皴,線條不剛不硬,之後再用淡墨加赭石或花青渲染,渲染多在前後兩石中的後面一石,之後再罩染赭色,石頭頂部以汁綠接染,再以石青或石綠罩染,山石下部保留赭石色。山石之青與綠色往往前後各異,互相映襯,且顏色較厚故容易剝落。水天交界處以赭色接染,畫面渾然一體。遠山則以赭色為主,不施青綠等色以示空間之遠。柳葉施以石綠,天空摻以赭墨,上深下淺,彰顯了天空空間透視的變化。水色全以汁綠染出,礦物、植物顏色融合使用,將中國畫色彩的表現力發揮到極致。在設色和筆法上繼承了隋唐以來的“青綠山水”畫法,即以石青、石綠等礦物顏料為主,設色具有一定的裝飾性,並作適當誇張。畫家在較為單純的藍綠色調中尋求變化,雖然以青綠為主色調,但在施色時注重手法的變化,色彩或渾厚,或輕盈,間以赭色為襯,使畫面層次分明,色如寶石之光彩照人。石青、石綠為礦物色且極具覆蓋性,經層層罩染,物象凝重莊嚴,層次感強,與整幅畫面渾然一體,豔而不俗。雖不似金碧山水一般勾勒金線,然堂皇之氣盎然。王希孟繼承傳統,畫面細緻入微,並充分體現出北宋時期院畫風格之工整與嚴謹。此圖可謂筆精墨妙。人物雖細小如蟻,卻姿態分明;飛鳥只輕輕一點,即具翱翔之勢。微波水紋均一筆筆畫出,漁舟遊船蕩曳其間,使畫面平添動感。綜觀全幅,又不失雄闊之境界與恢宏之氣勢。

[4] 

刻劃形象輪廓,也融匯了其他技法,如樹幹用沒骨法,屋宇用界畫,遠山有寫意用筆,山坡有效法和點染,豐富充實了青綠山水的表現能力。描繪對象時,用筆十分精細,一絲不苟,浩瀚的河水均用細筆勾出波紋,樹上的花葉,都用色、墨一一點出,細小如豆的人物,服飾也各有區別。但同時又有取捨提煉,如人物不勾衣褶,着重表現動態,顯得生動活潑,眾多的橋樑、船隻、房屋、水榭形制和位置都不盡相同,毫無繁複之感。

[6] 

千里江山圖取景原型

浙江大學故宮學研究中心主任、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餘輝登上央視四套《文明之旅》欄目,對這幅傳世名畫進行解密,認為《千里江山圖》的主要取景地是廬山和鄱陽湖,其中隱藏了來自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五言詩《彭蠡湖中望廬山》。圖中的大山大嶺屹立在江湖沼澤之畔,在北宋統轄的疆域裏,只有江西廬山有此特性。畫中展現了開闊的水域,近處水草叢生,遠處煙波浩渺,像是長條形的沼澤大湖,遠接江海,極似鄱陽湖一帶的濕地、沼澤。畫中的建築樣式、竹林,廣泛使用的竹籬笆、竹篙、蓑衣、笠帽等竹製品,還有腳踏式雙體船、挖河泥的勞作等,表明所畫地域系江南湖區。畫中最突出的是雙瀑與四疊瀑同時出現。四疊瀑是極少有的自然景觀,它與雙瀑同時出現,具有相當的唯一性,這隻有在仙遊(今屬福建)的唐宋遊覽勝地九鯉湖才能相遇的自然景觀,畫家有可能接觸到這種地域性很強的瀑布,汲取廬山三疊瀑的雄偉景象將它綜合到畫面裏,還添加了當時的蘇州長橋。因此,畫家畫的主景是廬山和鄱陽湖,第五組羣山中最高的主峯也與廬山中的漢陽峯相似。

[7] 

千里江山圖作品評價

元代書法家溥光:“該畫‘予自志學之歲,獲睹此卷,迄今已近百過。其功夫巧密處,心目尚有不能周遍者,所謂一回拈出一回新也。又其設色鮮明,佈置宏遠,使王晉卿、趙千里見之亦當短氣,在古今丹青小景中,自可獨步千載,殆眾星之孤月耳。具眼知音之士必以予言為不妄雲’。”

[4] 

千里江山圖後世影響

千里江山圖繪畫影響

《千里江山圖》是宋代青綠山水畫中具有突出藝術成就的代表作。該畫卷中的“青綠山水”,是用礦物質的石青、石綠上色,使山石顯得厚重、蒼翠,畫面爽朗、富麗,色澤強烈、燦爛。有時山石輪廓加泥金勾勒,增加金碧輝煌效果,被稱為“金碧山水”。它是隋唐時期隨着山水畫日趨成熟、形成獨立畫科時,最早完善起來的一種山水畫形式。

[6] 

千里江山圖衍生作品

2017年2月25日,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發行了《千里江山圖》特種郵票通景版票一套9枚。2018年7月,故宮博物院和騰訊創新大賽、QQ音樂以《千里江山圖》為創作藍本,聯合主辦了中國風《丹青千里》主題曲“古畫會唱歌”音樂創新大賽。

[13] 

2019年12 月,故宮博物院的《星槎萬里——紫禁城與海上絲綢之路》帶來新的藝術體驗,《千里江山圖3.0》利用數碼藝術展糅合了傳統美術和數碼科技的優勢讓觀眾置身於《千里江山圖》。

[13] 

2021年8 月,數字科技《千里江山圖3.0》數字IP 升級為《畫遊千里江山》故宮沉浸藝術展,全景體驗丹青劇場沉浸式空間,主展項《雲遊江山》將《千里江山圖》進行三維粒子化解構和重組,呈現出生動立體而讓人震撼的數字景觀。

[13] 

2022年央視虎年春晚上,舞蹈詩劇《只此青綠》—舞繪《千里江山圖》演出,該劇作描繪了《千里江山圖》的創作過程。

[11-12] 

除了舞蹈的呈現,在音樂上,時年18歲的少年易烊千璽演唱的歌曲《丹青千里》也是以《千里江山圖》為靈感創作的。

[14] 

《千里江山圖》衍生出的作品形式多樣,出現各式各樣的表達:如上海利特文具有限公司在2019年美國印刷大獎上獲得金獎(班尼獎),以《千里江山圖》為靈感,製作了日記本禮盒裝,有精裝本、中式直尺、團扇、筆簾。在藝術創作上,銅雕技藝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朱炳仁,他以《千里江山圖》為設計靈感,純手工製作了一系列銅製品,如千里江山銅壺、千里江山盤、千里江山收納銅盒、千里江山銅桌、千里江山圖銅壁畫等一系列作品。在生活的文創衍生上,由故宮出品的文創——千里江山圖便箋紙磚,其創意來自《千里江山圖》,以及以《千里江山圖》和天壇為素材設計的國潮小夜燈。

[14] 

千里江山圖歷史傳承

千里江山圖這幅畫流傳曲折輾轉,歷經磨難。當王希孟把這幅畫繪製完成之後把它進獻給宋徽宗,宋徽宗大為讚賞,於是把這幅畫賜給了他的寵臣蔡京宰相;之後宋欽宗趙桓登帝后,被北宋內府收藏;北宋滅亡後解送到金國,再流轉到宰相高汝礪手中

[15] 

;到了元朝,被書畫家李溥光和尚收藏;到了明代被大收藏家梁清標收藏;在乾隆年間入了宮廷內府;到了清末被溥儀從皇宮帶出宮,擱置在長春的小白樓裏,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滿洲國滅亡,長春小白樓的文物被哄搶一通,這幅千里江山圖流落在民間;在解放初期畫卷出現在琉璃廠被愛國人士商人靳伯聲收藏,這個愛國人士把這幅藏品捐給了國家;1953年千里江山圖正式入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傳承至今。

[14] 

千里江山圖重要展覽

千里江山圖第一次與大眾見面的時間是在1957年的《人民畫報》上,當時編輯部把這幅作品進行影印刊登,引起了文藝界的轟動,而公開展覽有4次,20世紀80年代、2009年、2013以及2017年分別展出過,其中最為震撼的是2017年在故宮博物院的雁翅樓展出。

[14] 

2022年5月5日,凰家藝品數字藏品平台正式上線,攜《千里江山圖》震撼來襲。

[8] 

千里江山圖作者簡介

王希孟(1096—?),北宋宮廷畫家。北宋政和年間(公元1111—1117年)為畫院學生,

[6] 

後召入禁中文書庫,初未甚工。宋徽宗趙佶當時是圖畫院的老師,其慧眼獨具:“孺子可教”,於是親授其法。經趙佶親授指點筆墨技法後,藝精進。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四月,王希孟用了半年時間,繪成《千里江山圖》卷,時年18歲。不久英年早逝。

參考資料

1.

  

賴穎秦.北宋山水 大氣磅礴——從郭熙父子的“郭家山水”到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J].美術大觀,2015-11-15.

2.

  

周麗麗.且走且看千里江山——賞宋王希孟青綠山水《千里江山圖》[J].文物鑑定與鑑賞,2011-06-10.

3.

  

張紅梅; 劉兆武.從千里江山到富春山居——創作主體審美知覺模式對繪畫風格衍變的作用及影響[J].文藝爭鳴,2015-12-25.

4.

  

劉學惟.北宋畫院與王希孟《千里江山圖》[J].文藝爭鳴,2010-12-15.

5.

  

張凱悦.從千里江山圖到理想環境下的人居環境探索[J].現代園藝,2016-05-25.

6.

  

叔華.《千里江山圖》簡介[J].美術,1977-04-01.

7.

  

專家解密《千里江山圖》:取景廬山和鄱陽湖-浙江新聞-浙江在線 

.浙江在線.2018-02-02[引用日期2022-03-02]

8.

  

《千里江山圖》全新亮相,國寶級數字藏品凰家藝品限量首發 

.鳳凰網[引用日期2022-05-06]

9.

  

嶽悦, 張曉梅, 付程凌. 《千里江山圖》賞析[J]. 戲劇之家, 2020, (23):158-159.

10.

  

孫宵凡. 淺析《千里江山圖》的空間營造[J]. 國畫家, 2023, (3):98-100.

11.

  

于靖園. 用舞蹈繪就“千里江山圖”[J]. 小康, 2021, 第468卷(31):64-65.

12.

  

張彪. 走進春晚的《千里江山圖》[J]. 初中生世界, 2022, (17):60-61.

13.

  

李玉芬, 康麗娟. 《千里江山圖》文創產品符號語義學研究[J]. 綠色包裝, 2023, (6)

14.

  

黃春霞. 色彩之美——以《千里江山圖》衍生的語境為例[J]. 流行色, 2022, (12):115-119,126.

15.

  

千里千年:《千里江山圖》的流傳 

.澎湃新聞[引用日期2023-10-30]

展開全部

收起

圖集

千里江山圖的概述圖(2張)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49次歷史版本

最近更新:

稚声稚气稚娃娃

(2024-02-23)

1

畫作簡介

2

創作背景

3

藝術鑑賞

3.1

主題

3.2

構圖

3.3

技法

4

取景原型

5

作品評價

6

後世影響

6.1

繪畫影響

6.2

衍生作品

7

歷史傳承

8

重要展覽

9

作者簡介

百科協議    隱私協議    意見反饋

Beta

進入詞條

清除歷史記錄關閉

反饋

登錄

千里江山

千里江山

前言

东晋至宋:金碧辉映

元至明中期:墨色清趣

千里江山

明晚期至清中期:仿古脱古

近现代:借古开今

返回首页

◎故宫博物院版权所有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

  北宋,王希孟,绢本设色,纵51.1厘米,横1191.5厘米,清宫旧藏。

  王希孟(约1096—?),北宋宫廷画家。十八岁时在徽宗画院为生徒,后召入禁中文书库,得徽宗亲授,其后不到半年就以《千里江山图》进献。画史文献没有王希孟的任何记载,《千里江山图》是他唯一的传世作品,清宋荦推测他画完这件作品后“未几死,年二十余”(《论画绝句》)。

  该图长达11.9米,以一幅完整的绢幅表现千里江山壮阔之景,山峰层峦叠嶂,奔腾起伏,江水烟波浩渺,平远无尽。山水间有屋舍村落、桥梁渡口、寺观塔刹、楼阁亭榭等,并描绘有众多人物活动,有行旅、幽居、捕鱼、观瀑、游玩等。该图继承和发展了唐代青绿山水画的技法,用笔精细,注重在青、绿颜色中寻求变化,古意与创造兼备,实景与想象并融,是存世青绿山水画中最具代表性和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北宋政和三年(1113)徽宗将该图赐权臣蔡京,后隔水有蔡京题跋曰:“政和三年闰四月一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尾纸有昭文馆大学士溥光于元大德七年(1303)题跋:“予自志学之岁,获观此卷,迄今已仅百过。其功夫巧密处,心目尚有不能周遍者,所谓一回拈出一回新也。又其设色鲜明,布置宏远,使王晋卿、赵千里见之亦当短气。在古今丹青小景中,自可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耳。具眼知音之士,必以予言为不妄云。大徳七年冬十二月才(《石渠宝笈》作“哉”)生魄昭文馆大学士雪庵溥光谨题。”钤“雪庵”(朱文)“溥光”(白文)印。

  该图徽宗赐蔡京后,又入南宋内府,钤理宗“缉熙殿宝”(朱文)印,现模糊。清梁清标曾收藏该图,钤“蕉林书屋”(朱文)“蕉林鉴定”(白文)“苍岩子”(朱文)“梁清标印”(白文)“观其大略”(白文)“玉立氏”(朱文)等印。后入清内府,卷首有乾隆帝御题诗:“江山千里望无垠,元气淋漓运以神。北宋院诚鲜二本,三唐法总弗多皴。可惊当世王和赵,已讶一堂君若臣。曷不自思作人者,尔时调鼎作何人。丙午新正月御题”。下钤“古稀天子之宝”(朱文)“犹日孜孜”(白文)印,另钤有清内府“石渠宝笈”(朱文)“石渠继鉴”(朱文)“乾隆御览之宝”(朱文)“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朱文)“太上皇帝之宝”(朱文)“八徵髦念之宝”(朱文)“三希堂精鉴玺”(朱文)“宜子孙”(白文)“御书房鉴藏宝”(朱文)“嘉庆御览之宝”(朱文)“宣统御览之宝”(朱文)“宣统鉴赏”(朱文)“无逸斋精鉴玺”(朱文)等鉴藏印。《石渠宝笈》(初编)著其贮御书房。

更多影像